近期本港樓市利好消息頻傳。日前金管局公布,今年第3季末負資產宗數約31,449宗,較第2季末約37,806宗減少約16.8%,連跌2季,創出5季新低。
負資產持續減少,主要與季內樓市回暖相關,而且樓價亦明顯「站穩陣腳」成功尋底,並步入穩步回升的階段。差估署日前公布,9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按月升約1.32%,連升4個月。年內走勢已轉跌為升。而由本行統計的「美聯樓價指數」,今年第三季樓價按季升約2.21%,明顯高於第二季錄得約0.68%升幅,更創出近10季以來最大升幅,有助部份業主脫離負資產行列。
除了樓價回勇外,近月整體樓市普遍向好,凸顯購買力持續釋放,一手交投表現尤其高漲。根據傳媒統計,截至10月29日,10月已沽出約1,648伙新盤,延續逾千宗佳績。個人預期,11月新盤熱潮浪接浪,估計本月交投有望連續第9個月「破千」,全月交投有望錄得2,000宗的活躍水平。
供應方面,根據房屋局公布最新「私人住宅一手市場供應」資料,在熟地供應顯著回升之下,未來3至4年一手供應於今年第三季合共錄10.2萬個單位,雖然按季增加1,000個,但是仍屬近3年的季度次低水平,並較去年第一季紀錄高位11.2萬個減少約1萬個。
隨著發展商繼續積極「出貨」下,樓花及現樓貨尾量同步回落,以致整體待售單位跌至約8.8萬伙,創2年季度新低。若單計樓花供應更跌至6.2萬伙,創近4年低位,估計近期「去庫存」將維持高速,有助令現樓貨尾與建築中未售出單位數目進一步減少。
供應層面以外,日前美國聯儲局一如市場減息0.25厘,本港大型銀行亦「跟減」,下調最優惠利率0.125厘,令業主供樓支出得以續減,同時有助吸引準買家加速入市。
以樓按貸款500萬元為例,並以30年還款期計算,最新P按息率為3.25厘,每月供款約21,760元,較原先3.375厘的每月供款減少約345元(或約1.6%);若與去年9月初美國未踏入減息周期前P按4.125厘的每月供款相比,更累積減少約2,472元或約10.2%,幅度著實不少,相信有助提振買家入市信心,帶動樓市更趨回暖。
銀行連環減息,加上本港利好消息湧現刺激新盤銷情升溫,早前灣仔全新盤開售不足2小時,迅即沽清60伙公開發售單位,最惹人矚目的,是據發展商透露,買家全數為大手客,包括10組買家各購入一層4伙,當中不少屬長線投資客,同時不乏內地大手客掃貨,反映本港樓市投資熱度更趨升溫。
愈來愈多跡象顯示,樓市及樓價已重回復甦軌道,發展商並無誘因進一步大幅減價促銷,同時二手業主亦難以大劈價沽售自身物業。只要整體樓市延續當下活躍走勢,未來樓市表現可望看高一線。
美聯物業高級董事布少明
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