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施政報告》將於9月17日發表,當中關於樓市的政策,相信會是市場的焦點,不少地產界及政界人士已提出了建議,不知道有幾款建議最終會被接納,以下為大家簡單整理他們比較觸目的建議。
有留意開《施政報告》的,都會知道這一向是每年10月公布的,為什麼今次會提早公布?其實是因為年底會舉行立法會換屆選舉,今屆立法會會期會提早結束,因此施政報告諮詢工作及公布日期提前。
就著《施政報告》﹐香港地產建設商會建議,將目前$400萬或以下的物業繳交$100印花稅的政策,放寬至樓價上限為$600萬物業。地產建設商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梁志堅認為此舉有助市民上車,雖然短期或會令印花稅收入減少,但隨著成交增加可作抵銷,對政府收入並無損失。
現時以投資移民身份來港人士,購買$5,000萬或以上的住宅物業,投資於房地產獲計算入投資總額上限為$1,000萬。就此香港地產建設商會建議,放寬投資移民買樓限制,將投資額上限調高至$2,000萬,以帶動中產物業市場。
閱讀更多:
至於民建聯及新民黨,都是建議設立方便內地客調動資金來港買樓的措施,參考互聯互通的安排以系統閉環的資金管理方式,讓內地客調動資金來港買樓,以解決內地居民如欲在香港買樓,多年來都要對資金調配問題。
此外,民建聯建議重推出售公屋計劃,以每個$80萬至$100萬出售予現有租戶,目的是確保低收家庭都可擁有房屋資產的機會,更有效運用公營房屋資源,提升單位的使用效率。
而工聯會方面,與往年一樣,同樣都是建議推出青年未來置業儲蓄計劃,與政府債券或基金掛鈎,計劃對象為21至40歲青年,參加者在協議年期內定期供款,供8年便可儲得首期及獲得優先選樓權。
經民聯則再次建議,市場經常提出的「強積金首次置業計劃」,讓首次置業的青年人將強積金費用作為首期資金或供款,並減免40歲或以下港人的首次置業印花稅;建立「青年置業階梯」,研究在青年宿舍引入含強制儲蓄的租金制度。
筆者認為,如果政府真的放寬$600萬或以下的物業,只需繳交$100印花稅的話,是非常吸引的。現時購買1個$600萬的物業,稅率為2.25%,即需繳付$13.5萬印花稅,若然更改為只需支付$100印花稅,大幅減少買樓支出費用,相信會剌激到樓市。對於樓市政策,你又有什麼建議呢?
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