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房策成功在於藏富於民 - 江啟安

Blog  2019-11-21  3.1K
近年本港住屋問題嚴重,不少港人也有「愈住愈貴、愈住愈細」的住屋煩惱;相反,新加坡的房屋政策下樓價相對平穩,人人有屋住,環境更舒適,讓香港人羨慕不已。本港私人住宅樓價卻持續高企,公屋輪候時間更長達5.5年,申請宗數逾25.46萬,香港能否效法新加坡房策的成功之道,解決房屋供求失衡的情況?

新加坡的房策一大特色,是以組屋作為房屋政策的骨幹,保證市民基本住屋權利。政府採取較主動的角色,由建屋發展局負責,大量建築組屋,成功令逾八成國民居住在組屋,組屋住戶當中更有91%是業主。不少人把組屋政策成功之道放於政府大量提供公營房屋,其實讓大部份國民成為業主才是重點,國民擁有自己的房產,毋須為居住問題擔憂,才能好好享受經濟成果,透過「藏富於民」維持社會穩定。

這正是本港公營房屋政策要借鏡的地方,自取消租置計劃以來,公屋住戶只能一直作為租戶。即使當中有人經濟環境有所改善,根據富戶政策,就要交額外租金,甚至被迫遷出。但這群「富戶」若不能抽到如中六合彩般難的居屋,又有多少人有能力於私人市場置業?故本港實應重推租置計劃,透過出售公屋讓更多公屋租客成為業主,使這群基層居民踏上置業階梯,拉近「有樓」和「無樓」之間的財富鴻溝,再透過靈活處理公屋補地價機制,增加公屋物業流轉,釋放它們的土地價值,讓基層業主獲得向上流的機會。

「租置計劃」更有助增加公屋單位的運用效率,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2006至2016年,本港約10年間總共建成了14萬伙公屋,卻但只住多了4000人,皆因公屋富戶政策及其輪候機制,無形中鼓勵住戶分戶。很多戶主的子女結婚後,都會加入伴侶居住,然後再申請分戶。有研究指出,如果能在現有的公屋單位重推原來的「租置計劃」,公屋住戶成為業主後無法再分戶,相信可讓現有的公屋單位額外多住14萬人,舒緩基層「民無恆產」的現狀,有效改善家庭穩定性。

新加坡政府的房策成功讓市民生活安穩,不用擔心居住問題,亦平衡不同階層的居住所需。政府應從中取長補短,取其精髓,把其精神實施於「租置計劃」。若能持續推行,相信能如同新加坡般「藏富於民」,減少基層市民對生活的不滿,為社會帶來和諧穩定。
Disclaimer: All wordings and pictures which indicated 28HSE editor are the copyright of 28HSE LIMITED. Acknowledgement is required if other parts of this publication are used. The cont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 does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advice and it does not mean that 28HSE agreed the points. The area which show in the article is salable area if there is no special circumstances. The pictures is for reference also.

Share by Facebook

Share by Whatsapp

Share by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