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楼市无糖施政报告 市场期望招数全数落空

28HSE 编辑部  11小时前刊登  8,092 #政府楼市政策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7日)公布2025年施政报告,主题为「深化改革 心系民生 发挥优势 同创未来」,重点描绘北部都会区的发展蓝图。然而,市场关注的楼市「加甜」措施最终毫无惊喜,如外界预期,所有建议均未被接纳,各政党及发展商提出的方案悉数落空。

市场曾期望政府进一步放宽细价楼印花税。地产建设商会(地建会)等业界人士建议,将100元印花税的物业成交金额上限由400万元提高至600万元;民建联亦倡议,豁免首置人士购买住宅的印花税,楼价上限为1000万元,但施政报告最终未有提及这些建议。

此外,早前多名全国人大港区代表提出设立「购房资金通」。不过,鉴于「房住不炒」是中央既定国策,若引入「购房通」或「北水」,势必推高楼价,与国策背道而驰,加上资金外流风险,或会削弱国内消费及投资潜力,估计因此本次施政报告并无涉及相关内容。

不过,施政报告有提及优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现行计划要求申请人在港投资不少于3,000万元,其中房地产投资额(包括住宅及非住宅)最多只可计算1,000万元。新方案下,购买非住宅物业的可计算金额由1,000万元提升至1,500万元,物业成交价则不设上限;购买住宅物业方面,可计算金额维持1,000万元,但可计算的住宅物业成交价门槛由5,000万元下调至3,000万元,预计相关措施仅对豪宅市场有轻微刺激作用。

北都发展成重点 |泓亮谘询及评估董事总经理张翘楚:「产业导向,地价为次,目标方向已走对路」

至于施政报告中,北都作为重点项目,特首李家超表示会灵活批拨土地予企业落户及投资北都,倘若以租约而非地契批出,租期可长于七年,提供更大弹性。配合不同产业政策,可采用公开招标、限制性招标或直接批地的模式。

同时,以「按实补价」减低北都补地价资金成本,即地契修订过程中,视乎地块情况,容许业主无须按规划地积比率上限计算的最高楼面进行补地价,改以实际兴建楼面及实际用途厘定应缴补价,并考虑容许发展商按实际开发规模分阶段补缴地价。

泓亮谘询及评估董事总经理张翘楚指政府「目标方向已走对路」,并十分支持政府成立北都发展委员会,指出北都以产业导向,地价为次的模式,奠定往后北都发展的重要框架。张翘楚补充,希望日后能将税务优惠及减免和企业税务目标等政策,定向引入北都,有助引入及监察相关企业的发展及GDP与劳动力等贡献。

阅读更多:

《施政报告》2025懒人包|居屋绿白表配额比例升|放寛转让年期至10年|长者业主免补价楼换楼计划 |「租置2.0」无影

《施政报告》大学非本地生比例增至五成 租金继续看升?

免责声明:凡注明 28HSE编辑部 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 28HSE LIMITED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28HSE赞同其观点。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实用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Whatsapp

以电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