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樓市無糖施政報告 市場期望招數全數落空

28Hse Editor  11 hours ago posted  8.1K #HK Gov.policy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7日)公佈2025年施政報告,主題為「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重點描繪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藍圖。然而,市場關注的樓市「加甜」措施最終毫無驚喜,如外界預期,所有建議均未被接納,各政黨及發展商提出的方案悉數落空。

市場曾期望政府進一步放寬細價樓印花稅。地產建設商會(地建會)等業界人士建議,將100元印花稅的物業成交金額上限由400萬元提高至600萬元;民建聯亦倡議,豁免首置人士購買住宅的印花稅,樓價上限為1000萬元,但施政報告最終未有提及這些建議。

此外,早前多名全國人大港區代表提出設立「購房資金通」。不過,鑒於「房住不炒」是中央既定國策,若引入「購房通」或「北水」,勢必推高樓價,與國策背道而馳,加上資金外流風險,或會削弱國內消費及投資潛力,估計因此本次施政報告並無涉及相關內容。

不過,施政報告有提及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現行計劃要求申請人在港投資不少於3,000萬元,其中房地產投資額(包括住宅及非住宅)最多只可計算1,000萬元。新方案下,購買非住宅物業的可計算金額由1,000萬元提升至1,500萬元,物業成交價則不設上限;購買住宅物業方面,可計算金額維持1,000萬元,但可計算的住宅物業成交價門檻由5,000萬元下調至3,000萬元,預計相關措施僅對豪宅市場有輕微刺激作用。

北都發展成重點 |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產業導向,地價為次,目標方向已走對路」

至於施政報告中,北都作為重點項目,特首李家超表示會靈活批撥土地予企業落戶及投資北都,倘若以租約而非地契批出,租期可長於七年,提供更大彈性。配合不同產業政策,可採用公開招標、限制性招標或直接批地的模式。

同時,以「按實補價」減低北都補地價資金成本,即地契修訂過程中,視乎地塊情況,容許業主無須按規劃地積比率上限計算的最高樓面進行補地價,改以實際興建樓面及實際用途釐定應繳補價,並考慮容許發展商按實際開發規模分階段補繳地價。

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指政府「目標方向已走對路」,並十分支持政府成立北都發展委員會,指出北都以產業導向,地價為次的模式,奠定往後北都發展的重要框架。張翹楚補充,希望日後能將稅務優惠及減免和企業稅務目標等政策,定向引入北都,有助引入及監察相關企業的發展及GDP與勞動力等貢獻。

閱讀更多:

《施政報告》2025懶人包|居屋綠白表配額比例升|放寛轉讓年期至10年|長者業主免補價樓換樓計劃 |「租置2.0」無影

《施政報告》大學非本地生比例增至五成 租金繼續看升?

Disclaimer: All wordings and pictures which indicated 28HSE editor are the copyright of 28HSE LIMITED. Acknowledgement is required if other parts of this publication are used. The cont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 does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advice and it does not mean that 28HSE agreed the points. The area which show in the article is salable area if there is no special circumstances. The pictures is for reference also.

Share by Facebook

Share by Whatsapp

Share by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