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景半山「夾屋」|兩房特色戶呎價1萬元

「Sandwich」,大家普遍都會想起由兩塊麵包,夾著生菜、雞蛋等不同餡料的三文治。它也可以當作動詞使用,表示「將某些東西夾在中間」的意思。在香港,還代表著社會上的一個群體,「Sandwich Class 夾心階層」。這個詞彙最早於1980年的香港出現,之後成為本港,以至新加坡等亞洲地方的常用字。直至2016年,「Sandwich Class」與另外12個港式詞彙收錄至《牛津英語字典》當中。

顧名思義,這個群體的人好像三文治的餡料,夾在兩個階層的中間。雖然未有公認的通用定義來界定「夾心階層」,但在香港則一般與房屋掛勾,來形容一班收入超出申請公屋及居屋資格,但又未足以購買私人住宅樓宇的中等收入家庭。90年代初期,樓價不斷攀升。港英政府於是在1993年推行「夾心階層住屋計劃」,希望協助每月入息介乎20001元至40000元的家庭自置居所。到1997年,提高至30001元至60000元才符合資格。整個計劃分為兩個部分,包括一項貸款計劃和一項主體計劃,均由房協管理。其中主體計劃,政府以地價十足市值的50%,提供土地予房協興建房屋,並以折扣價格售予合資格的申請人。當時的目標,是在2005年年底前興建5萬個單位。


首個項目於1995年建成,位於青衣宏福花園。這些「夾屋」設有5年轉售限制,而業主之後必須得到房協批准及補地價,才能在二手自由市場放售。不過1997年一場亞洲金融風暴,導致本港樓價大跌。部分「夾屋」出現「撻訂潮」,也有不少業主因樓價大跌50%至60%,而淪為負資產。為了穩定樓市,特區政府於是在1998年宣布停建「夾屋」,2001年更宣布暫停出售。至於貸款計劃,也已於1999年取消。因此最後這個計劃,只是「誕生」了10個「夾屋」,提供約9000伙。由於最後一批在1999年推售,所以所有「夾屋」都已過禁售限制。


位於荔景半的浩景臺,是伙數最多的「夾屋」,有1456伙。它在1998年落成入伙,樓齡約27年。相對其他「夾屋」,附近沒有甚麼配套,樓下只有一間便利店,但交投卻是最旺的三個屋苑之一。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是景觀。屋苑位處較高地勢,6座物業互不遮擋下,各座前排的C至F室都朝西南至西北,俯視貨櫃碼頭一帶的海景。部分高層單位視野甚至能遠至昂船洲大橋,或荃灣及麗城一帶。另外1座的C、D室及2座的E、F室更扭向南面,中高層可遠眺維景煙花景。至於各座後排的A、B、G及H室,則分別向東北、東南及北面,以翠綠山景及其他依山而建的樓景為主。景觀相對開揚,所以有一定吸引力。


第二是其會所及設施,堪稱「夾屋之最」。屋苑設有頗大的平台花園,內有兒童遊樂場、多用途球場等,還有住客會所。雖然沒有很華麗的設計,但設有健身室、乒乓球室及閱讀室等設施,還有室外泳池。在10個「夾屋」中,只有浩景臺設有游泳池,整體不遜於私樓。第三是開則,浩景臺全盤1456伙,主打三房套單位,實用面積由571至655平方呎。葵涌區三房供應不多,所以有一定競爭力。

第一個參觀放盤為2座一個極高層的兩房單位,實用面積481平方呎。業主現時叫價530萬元,折合呎價11019元,同時正以1.35萬元放租。第1座及第2座的單位是採用鑽石型廳的開則,雖然不是很規則,擺放家具要花些心思,但若果不介意斜牆,客廳也挺寬闊。假設買家借盡九成按揭,每月供款21955元,月入要求43910元。另一個放盤為6座28樓平台特色戶,實用面積478平方呎。業主現時叫價500萬元,折合呎價10460元。全盤只有12個平台單位。客飯廳呈以長直形,兩廳布局分明。平台在主人房出入,有兩個,合計有約100平方呎。由於有兩邊門,所以會局限了家具擺位。假設買家借盡九成按揭,每月供款20713元,月入要求41425元。

Disclaimer: All wordings and pictures which indicated 28HSE editor are the copyright of 28HSE LIMITED. Acknowledgement is required if other parts of this publication are used. The cont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 does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advice and it does not mean that 28HSE agreed the points. The area which show in the article is salable area if there is no special circumstances. The pictures is for reference also.

Share by Facebook

Share by Whatsapp

Share by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