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wich」,大家普遍都会想起由两块面包,夹著生菜、鸡蛋等不同馅料的三文治。它也可以当作动词使用,表示「将某些东西夹在中间」的意思。在香港,还代表著社会上的一个群体,「Sandwich Class 夹心阶层」。这个词汇最早于1980年的香港出现,之后成为本港,以至新加坡等亚洲地方的常用字。直至2016年,「Sandwich Class」与另外12个港式词汇收录至《牛津英语字典》当中。
顾名思义,这个群体的人好像三文治的馅料,夹在两个阶层的中间。虽然未有公认的通用定义来界定「夹心阶层」,但在香港则一般与房屋挂勾,来形容一班收入超出申请公屋及居屋资格,但又未足以购买私人住宅楼宇的中等收入家庭。90年代初期,楼价不断攀升。港英政府于是在1993年推行「夹心阶层住屋计划」,希望协助每月入息介乎20001元至40000元的家庭自置居所。到1997年,提高至30001元至60000元才符合资格。整个计划分为两个部分,包括一项贷款计划和一项主体计划,均由房协管理。其中主体计划,政府以地价十足市值的50%,提供土地予房协兴建房屋,并以折扣价格售予合资格的申请人。当时的目标,是在2005年年底前兴建5万个单位。
首个项目于1995年建成,位于青衣宏福花园。这些「夹屋」设有5年转售限制,而业主之后必须得到房协批准及补地价,才能在二手自由市场放售。不过1997年一场亚洲金融风暴,导致本港楼价大跌。部分「夹屋」出现「挞订潮」,也有不少业主因楼价大跌50%至60%,而沦为负资产。为了稳定楼市,特区政府于是在1998年宣布停建「夹屋」,2001年更宣布暂停出售。至于贷款计划,也已于1999年取消。因此最后这个计划,只是「诞生」了10个「夹屋」,提供约9000伙。由于最后一批在1999年推售,所以所有「夹屋」都已过禁售限制。
位于荔景半的浩景台,是伙数最多的「夹屋」,有1456伙。它在1998年落成入伙,楼龄约27年。相对其他「夹屋」,附近没有甚么配套,楼下只有一间便利店,但交投却是最旺的三个屋苑之一。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景观。屋苑位处较高地势,6座物业互不遮挡下,各座前排的C至F室都朝西南至西北,俯视货柜码头一带的海景。部分高层单位视野甚至能远至昂船洲大桥,或荃湾及丽城一带。另外1座的C、D室及2座的E、F室更扭向南面,中高层可远眺维景烟花景。至于各座后排的A、B、G及H室,则分别向东北、东南及北面,以翠绿山景及其他依山而建的楼景为主。景观相对开扬,所以有一定吸引力。
第二是其会所及设施,堪称「夹屋之最」。屋苑设有颇大的平台花园,内有儿童游乐场、多用途球场等,还有住客会所。虽然没有很华丽的设计,但设有健身室、乒乓球室及阅读室等设施,还有室外泳池。在10个「夹屋」中,只有浩景台设有游泳池,整体不逊于私楼。第三是开则,浩景台全盘1456伙,主打三房套单位,实用面积由571至655平方尺。葵涌区三房供应不多,所以有一定竞争力。
第一个参观放盘为2座一个极高层的两房单位,实用面积481平方尺。业主现时叫价530万元,折合尺价11019元,同时正以1.35万元放租。第1座及第2座的单位是采用钻石型厅的开则,虽然不是很规则,摆放家具要花些心思,但若果不介意斜墙,客厅也挺宽阔。假设买家借尽九成按揭,每月供款21955元,月入要求43910元。另一个放盘为6座28楼平台特色户,实用面积478平方尺。业主现时叫价500万元,折合尺价10460元。全盘只有12个平台单位。客饭厅呈以长直形,两厅布局分明。平台在主人房出入,有两个,合计有约100平方尺。由于有两边门,所以会局限了家具摆位。假设买家借尽九成按揭,每月供款20713元,月入要求41425元。
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