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屋補地價的注意事項

28Hse Editor  2023-01-31  12.2K #Wed Property Focus

香港樓價高企,年輕人的住屋需要近年一直引起社會關注,不少人都希望抽中居屋,但每次申請人數眾多,往往只有首幾個號碼才有機會揀樓,因此不少未能中籤者會轉投二手公屋、居屋市場。

一般而言,二手居屋市場可分為綠表市場及自由市場兩種。綠表市場所出售的居屋都是未補地價的,單位只能預予綠表及「白居二」人士,而按揭及轉讓也有一定限制;自由市場的單位則是已補地價的,任何人也可以購買,跟一般私人樓沒有分別。

今期我們將會集中討論關於補地價的注意事項。首先,什麼是補地價?政府出售單位予買家時,都提供了免地價優惠,但設有轉讓限制,若業主要在公開市場出租及出售單位,禁售年期後,他們須繳付補價,以補回當年政府以較低的價錢向其出售居屋的損失。

地價是根據出售或出租時的市況去計算,計算方式是[(單位購入時的市值 – 單位購入時的售價)/ 單位購入時的市值] X單位補價時的市值。值得留意的是,單位補價時的市值並不是業主自行找銀行估價,而是由房委會委派他們指定的估價行上門估價,去評定你物業的市值。

向房委會申請補地價時,需要備齊樓契副本,以及繳交手續費$6,230,其後政府會派專員到單位視察及進行估價,再向業主公布所需補價,而每次所評估的補價,有效期僅2個月。

因此,業主提出補價申請前,最好先自行到銀行估價,以初步估算補價所需費用。此外,若然業主認為房屋署的估價遠高於市場價格,可以上訴至土地審裁處的,這些銀行估價資料可以用作上訴之理據。

單位須先完成補地價程序才可以交易,那若然買家找到心儀的單位,但是單位未補地價,而買家又不是合資格人士,豈不是會發生「有錢都買唔到」的情況?

非也,這要視乎單位是否已過禁售年期,近期的居屋要購入後第10年起才可以補地價。補地價並沒有規定是買方還是賣方付的,買樓時最好先商議由哪一方繳付,之後將有關協議在臨時買賣合約內訂明,以避免爭拗。

若然由賣家負責補地價,臨時合約上的交易銀碼是計及補地價金額的,而地價是參考銀行補價所得的,與房屋署的實際估價有機會有出入,賣家因此會賺或蝕了當中的差價。

而若然補地價是由買家負責,臨時合約只會寫上單位交易額及註明補價由買家負責,並不會包括補地價金額,因此買家不能從按揭貸款中支取補地價金額,要準備更大筆資金才完成交易。

如果想了解更多地產資訊教學,請查閱本網頁地產錦囊

Disclaimer: All wordings and pictures which indicated 28HSE editor are the copyright of 28HSE LIMITED. Acknowledgement is required if other parts of this publication are used. The cont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 does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advice and it does not mean that 28HSE agreed the points. The area which show in the article is salable area if there is no special circumstances. The pictures is for reference also.

Share by Facebook

Share by Whatsapp

Share by email

三地產焦點簡介:逢星期三刊登,為 28Hse 的會員帶來一系列地產資訊,包括講述地產近日最熱門話題、樓市成交及新盤動向等。熱門話題主要是以年輕、草根市民的角度出發,分析香港置業的困難、樓市高低對他們的影響,以冀道出大部分香港市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