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李家超今日(17日)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以「深化改革 心系民生 发挥优势 同创未来」为题;房屋及土地规划,焦点关注北部都会区发展,以及由资助房屋著手,期望丰富置业阶梯,新提出措施包括「长者业主楼换楼计划」,允许长者无须补价购买一个较小或偏远单位,香港大学房地产及建设系讲座教授邹广荣认为或会引起公平问题,直言:「年长唔代表冇钱」。28Hse研究部综合报告内容,则认为本次《施政报告》中并未出台明显有利于私人住宅市场的措施。
主力资助房屋政策 香港大学邹广荣教授:「鼓励市民向上流动的作用有限」
本次《施政报告》在资助房屋政策上著墨甚多,提出多项旨在丰富置业阶梯的措施。其中包括将下一期居屋及绿置居的转让年期限制由15年缩短至10年。然而,香港大学房地产及建设系讲座教授邹广荣教授认为,此举对鼓励市民向上流动的作用有限,因为资助房屋买家通常不会轻易出售单位。一旦售出,他们将丧失再次购入资助房屋的资格,难以用相同价格重新置业。
此外,政府未提及重推「租者置其屋计划」。邹教授分析认为,这可能是考虑到公屋轮候时间过长的现实,如果允许公屋租户购买现住房屋,将进一步减少公屋富户腾出的单位,无法有效缩短轮候时间。同时,该计划也与此次报告中鼓励市民向上流动的政策方向有所矛盾。
对于本次《施政报告》新提出的「长者业主楼换楼计划」,允许年满60岁、拥有单位十年或以上的业主,可以无须补价购买一个较小或偏远单位,长者亦可获得额外现金作生活费,同时腾出市区或较大单位让有需要家庭申请,邹教授认为可能衍生公平性的问题。他认为政府未明确是否会对长者进行收入或资产审查。他指出,一些长者可能已经拥有超出资助房屋资格的资产,在此情况下仍允许他们更换资助房屋单位,对一般资助房屋买家来说并不公平。他直言,「年长也好,不代表没有钱,可能很有钱,也可能非自住,是买入单位给子女居住」。
阅读更多:
《施政报告》2025懒人包|居屋绿白表配额比例升|放寛转让年期至10年|长者业主免补价楼换楼计划 |「租置2.0」无影
报告未放宽印花税 28Hse:「过往措施仅『旺量不旺价』,认为政府的决定合理」
市场早前对《施政报告》的期待之一,是进一步放宽100元印花税适用的物业成交金额上限,从现行的400万元提升至600万元,甚至豁免首置者全数住宅印花税,业界认为此举可吸引潜在买家入市,为已经下跌四年的楼市注入动力。然而,本次《施政报告》并未采纳这一建议,28Hse研究部数据研究员蔡进谦认为政府的决定合理。他指出,历次印花税调整对楼市的影响往往只是「旺量不旺价」,对楼价的实质提升有限。此外,政府也不可能频繁调整印花税政策。如果将100元印花税的成交金额上限提高至600万元,对市场作用仍可能有限,且未来再进一步放宽的空间将变得更加狭窄。邹教授也认为,基于政府现时的财政状况,推行相关政策存在挑战。他指出,400万至600万元范围内的物业交投量相对较高,若调整该类物业的印花税政策,将大幅减少政府的税收,对财政状况构成压力。
阅读更多:
北水难调?「购房资金通」难以落实
针对早前有政党提议设立「购房资金通」,允许内地居民透过特定渠道将资金汇入香港用于购房,政府亦未在《施政报告》中采纳相关建议。邹广荣教授指出,此政策实施难度极高,因中国设有外汇管制,而「购房资金通」一旦启动,将难以有效监控资金流向,甚至可能出现资金外流的风险。如果要推行此政策,可能需要立法,并涉及高昂的执行成本。从国家层面来看,这并非当前的优先政策。泓亮谘询及评估董事总经理张翘楚亦表示,「购房资金通」的推行条件尚未成熟,不适宜于本次《施政报告》中急于落实。他强调,这不代表未来无可能,但需经充分规划。他指出,从国家利益出发,实施此政策的前提是确保内地对政策安排有足够信心,并保障人民币流通性、不影响外汇储备,同时确保资金可按规范回流内地。
政府楼市政策的平衡考量
邹广荣教授认为,政府在楼市政策上的考量主要在于平衡财政收入与市民置业需求。一方面,政府不希望楼价再次出现炒风,引发社会不满;另一方面,也不愿意看到楼价大幅下跌,影响库房收入。因此,现阶段政府采取不干预立场,以避免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相关新闻:
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