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經常講「首置」身份,也會影響可以接到的成數。就連富商劉鑾雄(大劉)「首置」身份,向呂麗君都會用購入灣仔壹環頂層特式單位,紓解呂麗君財困,成為地產界熱話。
「首置」定義有不同
在銀行或按證公司角度,「首置」這個定義和首次置業的字面解釋是有點不同。除了過去未曾置業的人士外,如果是曾經置業但已經賣樓,或者曾經與其他人擁有物業但已經「甩名」,只要現時手上沒有住宅物業或擔保其他住宅物業,便符合「首置」資格。不過如果打算選擇居屋一類資助房屋,房委會等部門對「首置」定義會更會嚴謹。
如果首次置業又有固定收入
如果買已落成的私人住宅物業,樓價$1,000萬或以下,便可以最多借到90%,即是只需要給10%首期。
要注意一點,如果樓價超過400萬而又想借90%按揭,這個情況只適用於已落成住宅物業,不適用於樓花。記住想用按揭保險買樓花,樓價上限是600萬,使用舊按揭保險計劃。
400萬以下可以借90%按揭
400萬至450萬,最多可以借360萬
450萬以上至600萬,最多可以借80%
如果樓價是1000萬以上至1125萬,最多可以借900萬(80% - 90%按揭),即是給10%至20%首期
如果樓價是1125萬以上至1200萬,便可以最多借到80%,即是只需要給20%首期
如果樓價是1200萬以上至1920萬,最多可以借960萬(60% - 80%按揭),即是給20%至40%首期
例如樓價是1600萬,最多可以借960萬,首期需要640萬,即是640/1600 = 40% 如果樓價是1920萬以上,不能再使用按揭保險計劃,只可以最多借50%。
按揭保險是需要交保費的,保費可以選擇一次性在開始時繳交、攤分按揭年期繳交或按年繳交。
非首置或沒有固定收入甚或兩者都不是
同樣按揭保險買樓花,樓價上限是600萬,最高按揭成數是80%。 如果買已落成的私人住宅物業,樓價$1,200萬或以下,便可以最多借到80%,即是只需要給20%首期。
如果樓價是1200萬以上至1920萬,最多可以借960萬(60% - 80%按揭),即是給20%-40%首期。 例如樓價是1600萬,最多可以借960萬,首期需要640萬,即是640/1600 = 40% 要注意按揭保險是需要交保費的,
另外申請人也需要留意通過壓力測試,首先每月按揭供款佔每月收入不能超過50%,然後在現行P按的按揭利息加2%下,每月按揭供款佔每月收入不能超過60%。
居屋綠置居按揭
一手居屋按揭由政府擔保,即使借足 9 成,亦不用購買按揭保險和免壓力測試。
「白居二」是「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的簡稱,「白表」即未擁有公屋、未能以綠表申請居屋的申請人士,「第二市場」的意思是二手市場。政府於 2017 年起將「白居二」計劃每年恆常化,讓資金並非很充裕的香港永久居民可以用「免補地價」的價錢購入二手市場上的居屋樓盤。至於已補地價的居屋買賣就當私人物業去處理。
用白表資格購買一手居屋或「白居二」計劃,最多可以借90%按揭,只需要付出10%首期。不過,「白居二」要留意政府擔保的年期,或未能做到25年。如果樓盤的樓齡超過二十年,要有心理準備銀行未必批出最高成數及年期的白居二按揭,即九成按揭及廿五年還款期,而可能只有六成按揭及更短的還款期,詳情可以查看白居二按揭一文。 兩者大部分情況下均不用保險按揭。要注意非房協單位的居屋只能申請P按。
至於申請綠置居按揭和申請其他未補地價居屋按揭一樣,都是可以免入息文件和壓力測試,因有政府做擔保人,綠表購入綠置居最多可以借95%按揭,只需要付出5%首期,可以做到25年。注意只能申請P按。
如果你不用按揭保險或買樓放租
不想用按揭保險,或者購買物業用來出租,可以借到的按揭成數就比較少。
如果同時符合這四個要求
未有其他按揭或擔保
自住用途
主要入息來自香港
以個人名義申請
1000萬以下的住宅物業,最多可以借60%,需要付40%以上首期
1000萬以上,最多可以借50%,需要付50%以上首期
如果用資產淨值批核 (不論物業價值),最多借40%,需要付60%以上首期
如果未能符合以上其中一個要求,按揭成數將會減一成,例如你是買第二層樓
1000萬以下的住宅物業,最多可以借50%,需要付50%以上首期
1000萬以上,最多可以借40%,需要付60%以上首期
如果用資產淨值批核 (不論物業價值),最多借30%,需要付70%以上首期
申請人要留意,首先每月按揭供款佔每月收入不能超過50% 在以下情況下 (不包括全部)銀行通過進行壓力測試 按揭成數達6成 申請人本來有按揭或擔保 換樓先賣後買 新樓發展商二按轉銀行按揭 壓力測試在現行P按的按揭利息加2%下,每月按揭供款佔每月收入不能超過60%。
住宅物業的按揭成數視乎你的身份,如果你是的主要收入來自香港,便可以使用按揭保險計劃,有機會借得更高成數的按揭。非永久居民也可以申請,不過批核比較嚴格,須出示自己或直系親屬的香港住址證明,以及與直系親屬的關係證明。
有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