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二手樓,跟買新樓看示範單位不同,二手樓可以實地視察,使買家更能真實掌握單位情況。但請記得,睇樓不是只看戶型、景觀、新舊程度就可以,由於二手樓先前都有人住過,可能出現折舊或破損等情況,所以一定要仔細檢查,否則購買之後還會產生一筆額外的維修翻新費用。
1. 留意天花、窗臺及牆壁有沒有水漬,有水漬代表該位置可能曾經滲水;
2. 檢查電線、電掣、水管、廁所等設施是否操作正常;
3. 視察單位有沒有被改動過,若有疑問可徵詢測量師的建議;
4. 查詢有沒有佔用公眾地方;
5. 查詢傢俱、電器及裝修是否連同單位一併出售,若是一併出售,必須在買賣合約上清楚列明;
6. 查詢正由誰佔用、佔用者的身份、佔用者對物業所享有的權益;
7. 檢視樓宇四周,若發現有斜坡,要查詢清楚維修責任誰屬。
在檢查了單位的設施之後,了解房子的身世背景也格外重要,這裏涉及的專業名詞叫「查冊」,准買家最好委託地產代理或親自前往土地註冊處查閱單位或土地契約等檔,另有以下3點需要留意:
1. 核實跟自己交易的,是單位的「現時業主」;
2. 避免購買有法庭指令的房子。這類物業的業主涉及財務糾紛,當債權人獲法院判決勝訴,他可將押記令附於欠債人的物業上,押記令可註冊,一旦查冊,是會發現物業有押記。釘契物業一樣可以買賣,但買家最好要求賣方在物業成交前,把物業「解釘」,即是解除釘契所引致的產權負擔,並把有關文件從土地註冊處的登記紀錄中刪除。可是,若果業主欠下巨額款項,賣樓也未能償還債務,解釘便很難,故最好不宜購買這類物業;
3. 查冊還可以知道物業是否存在任何維修令。因為如物業違反《建築物條例》等規例時,政府會向業主發出補救/拆卸令,業主收到政府通知後,便需要按政府要求完成有關的補救工程,屆時就要負擔一筆費用,故購買物業與否要再作考慮。
與戶型圖對照
如果你要買入的是樓齡較大的舊物業,不排除有僭建物(違章建築),所以可向屋宇署查閱單位圖則,再比較現時單位狀況,確定是否真正有僭建物。如果有的話,便要承擔拆卸僭建物的風險。這個部分,也可以拜託地產代理一併對照查看。
近年來香港的小戶型、甚至納米樓都頗受到市場追捧,尤其是對於年輕人上車或者投資客買來收租來說,都是不錯選擇。而青睞這一類物業的原因,想必也是因為價格較低、門檻較低,但同時也要留意物業除了價錢之外是否有額外開支,例如管理費。管理費的多少,除了視乎社區會所設施的多少,更看樓宇總共有多少戶。
數愈少,每名業主需要攤分的管理費便愈貴。香港市區有不少單棟式的小戶型,伙數有限,住客需要負擔昂貴的管理費。如果買來作投資之用,便要將這筆開支納入考慮之中。
一些小戶型由於空間有限,業主會想盡辦法用盡每一寸空間,包括向高空發展。其中比較常見的是自製閣樓,因為近年很多新盤都有超過10呎的高樓底,設計師只要巧妙地在單位加建一層活動空間,上層可以擺放雜物,或索性放置睡床,當為睡房,下層是客飯廳,單位可用面積即時大增。
但要留意,加建閣樓有機會影響單位的結構構件或耐火結構而違反《建築物條例》,尤其是搭建永久性的樓板,以結構性地台形式懸空安裝,需要依靠樓宇結構元件作支撐及承重,是屬於建築工程,必需入紙向屋宇署及地政總署申請。
除此之外,部分買家會成立新的公司購買香港物業,且以為先以現金付清購買公司(持有的物業)的款項,後再找銀行申請按揭就可以。殊不知銀行是接受股東作為聯名借款人或擔保人申請按揭,但是還款是必須用公司戶口。而如果是沒有實際業務的公司,便非常難在香港銀行開戶。這方面建議要多加留意,並詢問專業的按揭轉介公司或銀行有關的建議和操作方法。
更多美聯筍盤及資訊
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