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錦田河而建,遠離市中心的爾巒,由「元朗大地主」新地發展,2014年入伙,樓齡大約9年。雖然屋苑有74座物業,但其實是由48座洋房及26座高5至23層的分層大廈組成,加上主打三、四房的大戶型,又有複式單位,所以總伙數只是有780伙,屬於低密度的住宅項目。
.
今集參觀的放盤是一個連花園的地下特色單位,位於茵娜大道5座,比較靠近屋苑的出入口。單位實用面積1261平方呎,前後花園合共969平方呎,屬四房雙套間隔。單位當年是以公司名義一手買入,現時以1888萬元放盤,呎價近1.5萬元。假設最終成功賣出,業主帳面賺近402萬元,單位期內升值兩成七,但輕微跑輸大市三成的升幅。雖然放盤單位是以公司名義持有,但準買家都可以以個人身份購買,按揭申請一般與平常無異。好像這個單位,可以承造最高7成按揭。假設還款年期是30年,息率3.625厘計,每月供款約6萬元。要通過壓力測試,月入要約12萬元。當然都可以用公司名義購買,有兩種方法,一是自己成立一間有限公司,再用公司名義購買;或是購買持有物業的空殼公司,即是連同物業一起轉移至自己名下。
以公司名義來購買物業,無疑都是想節省金錢。惟若直接購買,除了要支付從價印花稅15%外,還要額外支付買家印花稅15%。假設購買放盤單位,1888萬元的總印花稅成本,是大約566萬元,會較個人首置需繳付樓價3.75%的從價印花稅,即是約70萬元更多。相反若以股權轉讓形式購買,由於不涉及單位買賣,所以轉讓時只需要繳付樓價0.26%的交易費用,及每份股份轉讓書5元,即是約49093元,可以節省約66萬元稅項,而且不受3年轉讓限制。不過向銀行申請按揭時,就有一定難度。一般都要買家先準備足夠資金全額支付樓價,之後才可以以單位作為抵押品借貸。由於透過公司股權轉讓的物業,一般會被銀行視為非自住用途,所以按揭成數會較自住物業低,一般只能承造最高五成,而所需通過的壓力測試標準也會更嚴緊。
另外當公司日後出售單位時,如果不是以股權轉讓方式出售,就須要繳付利得稅。如果從交易中賺取200萬元以下利潤,利得稅率為8.25%;若超過200萬元利潤,利得稅率就高達16.5%,所以以公司名義買樓都「有辣 有唔辣」。
有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