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衝區建屋規劃標準混亂

28Hse Editor  2020-10-22 

500公頃,是本港最重要且佔地最廣的國際重要濕地。1999年城規會在后海灣一帶劃設濕地保育區(WCA)和濕地緩衝區(WBA),其後範圍在2014年隨邊境禁區開放而延伸至蠔殼圍及馬草壟一帶,現時濕地保育區佔地約1,784公頃,濕地緩衝區則主要覆蓋保育區以外的500米範圍,佔地約1,200公頃。

項目須經生態影響評估

濕地保育區內一般不容許進行新發展項目,而濕地緩衝區則是為了令濕地保育區的生態環境保持完整,以及防止在保育區外進行的工程對該區造成負面影響,開發項目須進行生態影響評估,以證明負面影響可予緩解。

現時港府於考慮后海灣地區的濕地發展時,主要根據「不會有濕地淨減少」 原則。不少發展商於該一帶持有地盤,好像新地、恒地、長實,最著名的案例包括南生圍發展、豐樂圍發展等,但都因保育問題而未能發展,甚至遭司法覆核。新地與聖公會福利協會合作的「同心村過渡性房屋」,涉及30萬呎,提供約1,600伙,亦位於緩衝區範圍。

值得留意的是,目前濕地緩衝區內,規劃標準其實相當混亂,私人發展項目往往只容許0.2至0.4倍地積比率,但同樣位於「濕地緩衝區」內,政府於2014年出售的天水圍第112區及第115區,地積比率卻能達到1.5倍,最近已落成為Wetland Seasons Park系列出售。

緩衝區並非毫無建築物

而位置被保育區包圍的落馬洲河套區,由於政府打算將其發展為樓面達1,200萬方呎的創新科技園,未納入保育區或緩衝區範圍,造成整個區域規劃不一。

另外,所謂500米緩衝區內亦並非毫無建築物,元朗工業邨就有部分範圍與濕地緩衝區重疊,錦繡花園及加洲花園甚至毗鄰保育區,另有不少村落如山貝村、攸美新村都坐落緩衝區範圍。

Disclaimer: All wordings and pictures which indicated 28HSE editor are the copyright of 28HSE LIMITED. Acknowledgement is required if other parts of this publication are used. The cont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 does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advice and it does not mean that 28HSE agreed the points. The area which show in the article is salable area if there is no special circumstances. The pictures is for reference also.

Share by Facebook

Share by Whatsapp

Share by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