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下周發表,劇傳媒報道,政府計劃重啟已暫停20年的「租者置其屋計劃」,擬提出由房委會先挑選數條屋邨,諮詢居民意願,再決定揀選哪些合適公共屋邨推行。有立法會議員期望單位售價介乎市價15至20%,不貴過100萬元。
房委會在1998年初推出「租者置其屋計劃」,公屋租戶可以購買其自住公屋單位,家庭入息和資產不設限,計劃首批包括馬鞍山恆安邨和香港仔華貴邨等6條邨。8年間,房委會共推出39個屋邨、約18萬個出租公屋單位供住戶認購,房委會在2005/06年推出最後一期租置計劃後終止。
民建聯上月提出「租置2.0」倡議,該黨調查顯示近8成公屋居民稱「一定買」正租住的單位,當中以藍田邨、寶達邨和秀茂坪南邨反應最熱烈,均有約九成居民表示一定會買自己租住的單位。
有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建議單位售價介乎市價15至20%,不貴過100萬元;若是「公屋富戶」,折扣率應減少,單位售價應介乎市價30至35%。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碧如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如果重推租置計劃,單位定價最低限度要收回單位的建築成本,至於折扣率應為多少,現階段很難評論,近年建築和維修成平不斷上升,相信很難劃一單位售價不能超過100萬元。
她舉例指,現時於每期居屋或綠置居銷售計劃下,出售的部分租置計劃回收單位,都超過100萬元,售價當然亦要視乎地點及單位面積,部分單位價錢亦可以好便宜。
被問到如果重推計劃,會否擔心令公屋單位減少,令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延長。黃碧如說,接下來的5至10年,公屋單位的落成量不少,加上有過渡房屋及簡約公屋的供應,公屋綜合輪候時間預期會逐步縮短,因此相信重推計劃的影響不大。
更多消息: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