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回溫,帶挈二手村屋市場錄得短炒獲利成交。元朗東頭村一伙單層村屋,新近以345萬元易手,炒家持貨3個月,賬賺45萬元或15%。
更多消息:
英籍業主離港賣樓返老家 南丫島隱世村屋頂樓連天台「一字頭」成交 持貨16年升值兩倍 賺逾一球
資料顯示,元朗東頭村雙號屋地下,面積約700平方呎,日前以345.1萬元易手,呎價約4,930元。據悉,原業主今年7月初以300萬元購入單位,持貨約3個月易手,賬面升值45萬元,期內升值15%。
分層村屋需「分契」才可交易!
村屋種類繁多,現時市面上大部份村屋屬於「丁屋」,丁屋限制為3層高,每層面積不超過700平方呎。對於一個普通香港家庭,一層700方呎的村屋已相當夠用,但若想購買分層村屋,需留意物業是否已經分契及補地價。
整棟村屋的第一手業主就是原居民本人,在取得滿意紙後,假如想將其中一、兩層賣出,甚至將三層分別賣給三個買家,都需要進行「分契」的動作,即過法律程序,將一個原本由單一業權持有的物業,分拆成兩個或以上擁有獨立樓契的單位。
而部分丁屋由於批地條款關係,需在賣出時進行「補地價」。在進行補地價時,必須要全幢村屋一起補,不能只補其中一、兩層。即使業主只想賣出其中一兩層,並保留部分樓層自用,亦必須以全幢價值補地價。
如不肯定交易中的村屋需否補地價,最穩妥的方法是在臨約上補上一句「如有需要補地價,有關手續及金額由賣方負責」。
當購買未分契村屋時,應在臨約內註明「此交易只包括物業內之X樓(連天台/花園)及相關公用部分。」及「此物業尚未分契,此交易將在分契後完成」。
在巿場上,有些村屋樓盤已進行分契,或已經完成分契後的第一次買賣。例如上一手買家已經是分層購入及有傳統銀行承造按揭,新一次買賣就不用擔心分契的業權問題。
「分契」樓可以申請按揭嗎?
未分契前,在查冊內只會見到村屋的門牌或DD、Lot地址,不會出現樓層編號。當分契(假設分了三層)後,三個樓層都會有獨立的查冊登記,並註明了物業所屬樓層。
分契後,每個村屋單位都擁有獨立樓契,業主擁有100%的完整業權,銀行普遍願意視其為普通物業批出按揭。
不過需留意,村屋的交投較私樓疏落,銀行因缺乏市場交投參考指標,加上部分村屋質素參差,估價行取態會較為保守,較易遇上估價不足的問題,影響買家預算,建議入市前預留充足備用資金作首期開支。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