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有朋友抽中新盘,去到拣楼现场,他再询问多位家人的意见,结果有些家人支持购入单位,有些则质疑为什么要急著购买,这让他一时难以抉择。经过一番讨论后,他最终还是决定购买了该单位。
质素好、价钱平的楼盘往往竞争激烈,稍作犹豫,单位可能就被他人抢走了。撇开单位的地区与质素的因素不谈,当面临住屋需求时,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衡量是否适合买楼呢?
阅读更多:
这当中最主要涉及3个因素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供得起」,考虑是否置业要先评估自己的入息是否充足供楼,任职的工作及收入是否稳定,如果收入不稳定,银行有机会要求提供更多文件,有机会影响按揭申请时间,最坏的情况是银行拒批。
除入息外,供楼是长期的,最长可高达30年,所以决定入市前,需要衡量长远的负担能力。申请按揭时,银行为审核申请人每月收入是否有足够能力承担还款,申请人需要符合每月供款与入息比率的要求,一般为50%。如果预计供楼比较吃力的,就应该选择楼价较平的单位。
此外,亦要考虑有紧急情况时是否依然「供得起」,因此要了解是否已有足够的储备金用作供楼之用,一旦供楼期间失业,都可以继续如常供款,直至找到新工,一般至少预备半年储备金,以备不时之需。
第2个因素是要考虑未来的居住计划,买楼是一个长远的决定,因此在选择是否入市时,必须要考虑未来几年的生活需求,例如未来10年内是否有结婚的打算?是否计划生育小孩?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对居住空间的需求。
如果有计划成家立室,而手上的资金有限,未能购买到有足够空间的单位,可以先考虑租楼,以满足当下的居住需求。不过,租楼时也有可能面临加租或中止租约的情况,需要花时间及金钱搬屋,过程比较麻烦。
第3个因素是考虑楼市的走势和经济环境,买楼是一项重大投资,因此需要密切关注楼市的趋势。如果楼市正在上升时,楼价有机会持续上升,迟入市的话,有机会心仪的单位会加价;相反的,如果楼市呈跌势,购买的单位有机会变成负资产。
同样地,经济环境也会对供楼压力产生影响,当利率较低时,供楼负担相对较轻;当利率上升时,每月供款额将会增加,对家庭财务压力的影响也会更大。供楼是一项很长的决定,因此入市前要评估自己是否能够承受有关的心理压力。
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