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未有提及大量增加短期供應,大行對本港樓市抱樂觀看法。高盛昨日發表報告指,施政報告的土地供應重點在公營房屋,維持對2022及2023年本港住宅樓價升5%及3%的預測。仲量聯行同日公布的《住宅銷售報告》也指,受惠政府放寬按揭成數,中型單位樓價跑贏大市。
施政報告推出多項土地政策,高盛認為,新供應的重點在於公營房屋、農地轉換和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有助增加更多公營及私營房屋,可配合社會家庭增長,與未來市場供需求吻合。惟香港整體房屋供應自2015年才有增加,過去數年私人住宅落成量每年平均約1.5萬伙單位,中期目標亦相若。
港股回調 樓市成交量料縮
故此,該行維持對香港住宅物業價格預測,明年及後年預期分別升5%及3%,而港股回調亦會對財富效應造成負面影響,對樓市也構成壓力,樓市成交量則會從年初的高位逐步回落。
高盛維持多隻本地地產股評級及目標價,予新地(0016)、新世界(0017)、 信置(0083)及嘉里建設(0683)「買入」評級,長實(1113)及恒地(0012)評級「中性」。
瑞銀亦認為,本港短線樓價供應不足問題持續,未來5年只有約三分一公營房屋將會推出市場,加上大規模的農地轉換乏細節,認為施政報告對地產股「輕微向好」。交銀國際則指,施政報告幾乎沒有解決短線私營房屋短缺的方案,相信中產房屋短缺問題在未來數年會更明顯,看好恒地及新世界發展。
放寬按揭 中型單位跑贏大市
另外,仲量聯行指出,自政府於2019年10月放寬按揭成數後,乙類及丙類(面積介乎430至1,075方呎)中型住宅單位的樓價於過去21個月跑贏大市,反映較大單位受到青睞,但若樓價持續上升,置業人士將被迫重投購買細單位。
仲量聯行香港項目策略及顧問部資深董事李遠峰表示,在現行的按揭成數規定下,相信置業人士仍會集中注意樓價低於1,000萬元的住宅單位。若樓價持續上升,置業人士負擔能力將進一步削弱,被迫重投購買細單位,務求令單位總價維持在按揭上限以內,爭取最大的按揭成數。他補充,現行的按揭貸款指引加上「懲罰式」的印花稅,令部分買家特別是換樓客,轉投一手市場以取得較寬鬆及靈活的貸款計劃。
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