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由於土地改劃程序冗長繁複,有些項目擾攘二三十年都未走完程序,常為社會所詬病。產業測量師黃雍盛表示,這些問題早於2000年後已經存在,主要是香港官員怕「孭鑊」,甚至怕被廉政公署調查,只要每次涉及到商業部分就會「停咗喺度」。
土地難免被閒置浪費
他認為官員「畏首畏尾」,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過去立法會個別反對派議員都對於「官商勾結」議題十分敏感,甚至進行追擊。在這樣的氛圍下,每個官員都寧願「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黃雍盛指,有個著名例子就是元朗南生圍。恒基及傅老榕家族合組財團,自1990年代起擬在南生圍發展低密度住宅項目,惟城規會一直指發展商未能滿足條件,多次拒絕批出規劃許可。直至財團在2015年提出南生圍「雙生共融」發展計劃,擬建逾2,500伙私宅及資助房屋,遭城規會否決後提出上訴。城規上訴委員團日前才通過上訴,並公開判詞,當中提到漁護署及規劃署,對項目的立場,在某些方面並不易理解、不一致、不公平。
另外,也有財團去年就南生圍東成里一幅閒置逾30年未有發展的棕地,申請發展作大型住宅項目,提供3,565伙。整個地盤佔地約57.7萬方呎,計劃以地積比率約3倍發展,住宅部分佔逾168萬方呎。
黃雍盛認為,本港有些大型土地發展被拖延至少二十至三十年,除規劃署「不肯放行」外,也跟補地價的談判曠日持久有關。發展商要在一個新發展區投資,首先要能夠看到人口趨勢的增長,但偏偏政府卻在這方面沒有任何時間表或藍圖,令發展商補地價意慾不高。
一地盤申覆核 全區呆等
過去有發展商或擁有人,就個別地盤司法覆核城規會,例如葵涌分區大綱圖,2013年有人提司法覆核,去到2021年才能解決爭議,但同一幅圖裏,有很多其他無爭議或無反對的地盤計劃做公營房屋,但也要等司法覆核完結,才將葵涌分區大綱圖所有修訂成張呈交行會,即一個司法覆核已經可以令該地公屋供應延後至少8年。
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