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放寬按揭貸款條件後,許多人選擇高成數按揭來降低首期支出,然而,入息和壓力測試要求也相對提高。如果借款人的收入無法通過銀行的審批,就需要增加一個擔保人或共同借款人來提高貸款能力,減少銀行風險。雖然兩者並不完全相同,但本文將專門為大家探討它們的分別,以幫助按揭申請人在需要時做出明智的選擇。
追討次序不同 銀行會先向借款人追討
業主即按揭人在按揭申請中必須填寫並承擔還款責任。如果借款人無法履行債務責任還款,銀行會先向借款人追討,如果追討無果,再向擔保人追討欠款。然而,如果成為共同借款人,他將與借款人承擔同等的責任,銀行可以直接向共同借款人追討欠款。
如果借款人中斷供款或逾期還款,這將影響借款人和擔保人的信用評級。如果借款人失去還款能力,債務將轉移到擔保人身上。由於按揭貸款是以物業作為抵押,如果業主、借款人和擔保人無法還款,銀行有權接管並出售該物業。
假如借款人斷供或逾期還款,會影響借款人及擔保人的信貸評級。如借款人失去供款能力,就會轉由擔保人承擔債務。因為按揭是以物業作抵押,若業主、借款人及擔保人未能還款的話,銀行有權接管及出售該物業。
借款人及擔保人的身份皆可取消,不過繁複程度不一。若借款人財政狀況有明顯改善,入息足以通過壓測後,可向銀行提交入息證明,申請取消擔保人,不需重新敍造按揭,另一方式是以轉按移除擔保人身份。
反之,若有其中一方希望退出借款人身分,除了要得到銀行同意外,還需要到律師樓重新簽署新的按揭契,涉及額外成本。
擔保人與借款人相似之處
擔保人及借款人其實亦有兩個相似之處,首先不論是擔保人或共同借款人,如果未來置業自行申請按揭,銀行計算負擔能力時會將本身擔保或共同借用的按揭供款計算在內,收緊供款入息比率及壓力測試要求。
其次,無論成為擔保人或借款人,若果沒有在物業契落名,未來要置業時,仍然可以首置身份買樓,不會被視為購買第二個物業,要付雙倍印花稅,因為稅務局資料顯示,評定印花稅是根據物業契為基準,而非銀行借貸事宜,具供款能力的擔保人或借款人若未來想置業,並不需為辣稅而煩惱。
有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