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前清遺老」茶果嶺村

文匯報  2020-03-18 

政府近年一直有意發展3個位於東九龍市區的寮屋區(茶果嶺村、竹園聯合村、牛池灣村),並已展開相關研究。而上月公佈的《財政預算案》中,亦有提到這批寮屋區的最新進展,合共可望提供6,300個單位,當中茶果嶺寮屋區規模最大,佔地相當於四分一個維園,政府構思中可以提供3,300伙。

茶果嶺位於油塘與藍田之間,畔鄰大型屋苑麗港城,由於位置臨海,故被視為市區其中一幅超級靚地。據了解,茶果嶺村現時人口大約有300多人,目前村內已登記寮屋數目約為475間,整個規劃地盤有九成用地屬政府地,另外一成是私人地,現時被規劃為「未決定用途」地帶,未來經研究後會有進一步定案。

茶果嶺村歷史悠久,建於清朝初期,因山上長有大量茶果樹而得名,曾經是觀塘區的管治中心,在香港開埠前已經有人聚居,是少有超過400年歷史的村落。村落位置因為有可以開採花崗岩及瓷泥的機會,當年吸引不少客家人落腳並聚居於此,昔日以茶果嶺為首,與牛頭角、茜草灣和鯉魚門合稱「九龍四山」,曾為採礦業人士的聚居地。

區內有多幢歷史建築物,較為人知的茶果嶺天后廟,於1948年興建,並於1999年進行復修,是香港僅存兩間的同類型花崗岩石廟之一。另外,羅氏大屋是村內最古老的建築物,於1855年用原地採礦獲得的花崗岩建造。

「九龍四山」之一 採礦業曾興盛

看一看網上資料,茶果嶺村當年出產的大麻石,更曾經作為終審法院、舊中國銀行大廈、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虎門炮台等石造建築的材料。二次大戰後,大量難民湧入香港,茶果嶺村人口急增,進駐人口大量興建木屋及鐵皮屋,令該處成為一個大型寮屋區,各類工廠雲集,高峰期茶果嶺村住了1萬人,現在僅剩300多人。

昔日龍蛇混雜 今天人跡罕至

茶果嶺村因位置偏遠,曾經成為賭檔、私酒釀製、毒品販賣等的集中地,五十年代前有一段時間被外間稱為「小澳門」。隨着1960年代觀塘和油塘發展工業區,觀塘至油塘進行了填海工程並興建道路,茶果嶺村交通逐漸變得更方便。

但隨着工業式微,茶果嶺現時已變得破落,多戶村民都搬離原址,只餘下小量人口等,政府早有拆遷或重建茶果嶺村的意思,但要麼受當區村民及工人反對,要麼因地契複雜而擱置。■香港文匯報記者 顏倫樂

免責聲明:凡註明 28HSE編輯部 的所有文字圖片等資料,版權均屬 28HSE LIMITED 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不代表28HSE讚同其觀點。文中所涉面積,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實用面積。文中出現的圖片僅供參考。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Whatsapp

以電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