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樓市庫存壓力依然持續。中原地產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港一手私人住宅新盤貨尾量達21,232伙,雖按季大減1,422伙,跌幅6.3%,但已連續8個季度企穩於2萬伙以上,創該行自2000年有紀錄以來最長紀錄。中原預期,隨各大發展商加快推售全新盤,第三季貨尾量難脫高位。
中原地產以土地註冊處登記為準,統計全港364個於5月或之前開售的新盤,合共涉約13.78萬伙。截至6月底,扣除已售及用作出租單位,尚有21,232個貨尾單位。貨尾量自去年第二季起連升4季,但去季首度回落,為去年9月底的20,483伙以來7季新低。
以地區劃分,九龍區按季大減1,288伙(跌12%)至9,412伙,為三區中最多,並創7季低位;新界區錄得8,592伙,按季減239伙(跌2.7%);港島區則逆市錄得3,228伙,按季增加105伙(升3.4%),主因黃竹坑南岸滶晨未及登記,單是香港仔區貨尾就按季增261伙。
細分至全港32區,黃大仙區(包括啟德)以4,629伙穩居貨尾榜首,遠拋第二位將軍澳區(1,968伙);不過黃大仙區貨尾按季減533伙,成為消化最明顯地區。
若以發展商計,新地(00016)旗下71個開售盤合共持有貨尾3,523伙,居全港之冠,按季減228伙(跌6.1%);恒地(00012)則錄2,804伙,按季大減456伙(跌14%)。
中原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楊明儀分析,貨尾量減少,反映政府早前放寬100元印花稅物業價值上限、港股回暖及H按息急跌等利好,帶動第二季新盤交投活躍,一手積壓暫未惡化。
展望後市,楊明儀預期,發展商積極推售大型新盤,第三季貨尾難以大幅下降,勢維持逾2萬伙高位。若新盤繼續以低價吸客,加上市場憧憬第四季美國減息,有機會進一步加速一手去貨,紓緩庫存壓力。
閱讀更多:
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