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車必睇】買樓成交期唔係愈短愈好?當中風險你要知

Blog  2024-03-13  2.3K

當買家決定購買一套房屋時,理論上應立即簽署詳細的臨時買賣合約,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細節,例如成交日期。而從簽訂合約到成交日期所需的時間,我們稱之為成交期。

基本上,成交期是由買家和業主在私下協商中確定的,並沒有明確的法定規定。對於新手來說,這是一個最棘手的問題,因為他們容易被業主主導成交期。

一些業主希望盡快獲得資金,因此他們會盡量縮短成交期,例如要求在一個月內成交。而一些業主可能因為物業仍有租客入住,需要等租約屆滿才能交接,所以他們可能建議較長的成交期,超過半年。那麼,長成交期和短成交期對買家有多大的影響呢?最理想的成交期應該是多久呢?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探討這些問題。

成交期過短有風險

一般來說,建議物業的成交期最好不要短於45天。有些物業代理會建議將成交期設定在2至3個月,這是因為律師需要時間來仔細檢查樓契是否有問題,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查契」。對於成交期少於30天的個案,有些律師事務所甚至會拒絕接受業務。

另一方面,買家在成交期間需要處理按揭手續,即使是最順利的情況,批核也需要至少兩個星期的時間。然而,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文件不完整的情況,需要補充相關文件。如果遇到像2020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許多銀行員工需要在家工作,批核時間可能更長。

在成交當日,買家必須支付「找尾數」,也就是扣除訂金後,將首期餘款和銀行按揭貸款一併交給業主的律師。如果按揭貸款未能獲得批核,買家就必須尋找解決方案來填補銀行貸款的金額,例如向財務機構借高息貸款或自行垫支款項。否則,買家可能不得不無奈地撻訂交易,並面臨業主追討損失的風險。

成交期最好有3個月

所以近來很多人都建議成交期最少要有3個月,另外有人提議可以在簽臨約時加入可以延長成交期的條款,一旦遇到突發情況也有緩衝時間。

至於成交期過長有何影響?一般來說是賣方較遲收到資金,而買家收樓亦會延遲,如果買家正在租樓住,買樓目的是自住,遲收樓意味要多付數個月租金,如果買家目的是收租,亦會因延遲收樓而少賺了租金收入。所以有人如果提出長成交期,就要視乎買賣雙方是否願意接受。

更多港置筍盤及資訊 

Disclaimer: All wordings and pictures which indicated 28HSE editor are the copyright of 28HSE LIMITED. Acknowledgement is required if other parts of this publication are used. The cont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 does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advice and it does not mean that 28HSE agreed the points. The area which show in the article is salable area if there is no special circumstances. The pictures is for reference also.

Share by Facebook

Share by Whatsapp

Share by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