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因素 樓市「兔」氣揚眉

Blog  2023-01-20  356

新一年,蟄伏多年的市場重新復甦,筆者認為兔年香港樓價可以由最低點回升5%至10%,這是保守穩妥的預算,至於可否將已經跌了普遍15%的樓價跌幅去完全收復失地,那我們要看看未來幾個月的運作,還有中美博奕大局之下,對手即西方國家又作出甚麼花招去干預市場,及我方如何作出反制及鞏固防守。

若從較樂觀進取角度去看,有三個因素大家要留意的:第一,市場回復樂觀情緒比想像中快了一點;第二,近年面對不同的大小衝擊,社會開始對衝擊有常態化的態度,以平多心去面對;第三,普遍人都是低估了「財富效應」的力量。

去年下半年樓市的而且確在唱淡情緒之下令到樓市機制幾乎失效!但這個只是表面看到的,「唱淡風」令樓價大跌,是同時遇上中央調節企業及金融市場,個別香港人適應及了解不到這種新常態,引起的迷惘及擔心才令到市場上負面情緒可以左右大局!並不是代表單靠市場負面情緒就可以隨意將市場摧枯拉朽!

基本上任何經濟體系的市場型態都是一個「呼吸」,只是資本主義傾向先擴張後去除泡沫下收縮,而社會主義就傾向先調整鞏固,然後才讓市場力量起動,兩者都是呼吸,不明理念所以才會覺得奇怪,無論如何,中國包括香港收縮多時,今年既然是「拚經濟」應該是發放能量的時候,沒有大局的配合,負面情緒並不能夠如去年般對市場作出太大困擾。

市場情緒是互相傳染的,有過份低落的時候,亦有情緒較高漲的時候,當樂觀情緒回復得比經濟快的時候,樓價就會回升得比想像中快,尤其一些人士本來不夠收入證明,樓價跌了之後可以變為合格過到壓力測試,應該要好好掌握這個時機,因為買樓的最大風險並不是「買得不夠平」而是沒有買到或斷供,這些都是代價有如豪賭的風險。

過去幾年負面情緒令到人們成為驚弓之鳥,當擔憂令到人們投資的時候過份保守,就會跌入了「不買樓的風險」,即是付出嚴重的機會成本損失。

很多人都認為經濟復甦及外圍因素才是樓價回復的最基礎,但其實香港經濟最強勁基礎是財富效應,供滿樓的住宅單位粗略評估約110萬個,還有過去9個月增加的定期存款逾2.1萬億港元,客觀環境若改變,例如通脹高於存款利息的時候,我們市場所謂的多供應其實是承受不到有關力量的極小量起動啊!

Disclaimer: All wordings and pictures which indicated 28HSE editor are the copyright of 28HSE LIMITED. Acknowledgement is required if other parts of this publication are used. The cont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 does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advice and it does not mean that 28HSE agreed the points. The area which show in the article is salable area if there is no special circumstances. The pictures is for reference also.

Share by Facebook

Share by Whatsapp

Share by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