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放宽按揭贷款条件后,许多人选择高成数按揭来降低首期支出,然而,入息和压力测试要求也相对提高。如果借款人的收入无法通过银行的审批,就需要增加一个担保人或共同借款人来提高贷款能力,减少银行风险。虽然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但本文将专门为大家探讨它们的分别,以帮助按揭申请人在需要时做出明智的选择。
追讨次序不同 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
业主即按揭人在按揭申请中必须填写并承担还款责任。如果借款人无法履行债务责任还款,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如果追讨无果,再向担保人追讨欠款。然而,如果成为共同借款人,他将与借款人承担同等的责任,银行可以直接向共同借款人追讨欠款。
如果借款人中断供款或逾期还款,这将影响借款人和担保人的信用评级。如果借款人失去还款能力,债务将转移到担保人身上。由于按揭贷款是以物业作为抵押,如果业主、借款人和担保人无法还款,银行有权接管并出售该物业。
假如借款人断供或逾期还款,会影响借款人及担保人的信贷评级。如借款人失去供款能力,就会转由担保人承担债务。因为按揭是以物业作抵押,若业主、借款人及担保人未能还款的话,银行有权接管及出售该物业。
借款人及担保人的身份皆可取消,不过繁复程度不一。若借款人财政状况有明显改善,入息足以通过压测后,可向银行提交入息证明,申请取消担保人,不需重新敍造按揭,另一方式是以转按移除担保人身份。
反之,若有其中一方希望退出借款人身分,除了要得到银行同意外,还需要到律师楼重新签署新的按揭契,涉及额外成本。
担保人与借款人相似之处
担保人及借款人其实亦有两个相似之处,首先不论是担保人或共同借款人,如果未来置业自行申请按揭,银行计算负担能力时会将本身担保或共同借用的按揭供款计算在内,收紧供款入息比率及压力测试要求。
其次,无论成为担保人或借款人,若果没有在物业契落名,未来要置业时,仍然可以首置身份买楼,不会被视为购买第二个物业,要付双倍印花税,因为税务局资料显示,评定印花税是根据物业契为基准,而非银行借贷事宜,具供款能力的担保人或借款人若未来想置业,并不需为辣税而烦恼。
有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