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车必睇】买楼成交期唔系愈短愈好?当中风险你要知

专栏  2024-03-13  2,348

当买家决定购买一套房屋时,理论上应立即签署详细的临时买卖合约,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细节,例如成交日期。而从签订合约到成交日期所需的时间,我们称之为成交期。

基本上,成交期是由买家和业主在私下协商中确定的,并没有明确的法定规定。对于新手来说,这是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因为他们容易被业主主导成交期。

一些业主希望尽快获得资金,因此他们会尽量缩短成交期,例如要求在一个月内成交。而一些业主可能因为物业仍有租客入住,需要等租约届满才能交接,所以他们可能建议较长的成交期,超过半年。那么,长成交期和短成交期对买家有多大的影响呢?最理想的成交期应该是多久呢?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

成交期过短有风险

一般来说,建议物业的成交期最好不要短于45天。有些物业代理会建议将成交期设定在2至3个月,这是因为律师需要时间来仔细检查楼契是否有问题,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查契」。对于成交期少于30天的个案,有些律师事务所甚至会拒绝接受业务。

另一方面,买家在成交期间需要处理按揭手续,即使是最顺利的情况,批核也需要至少两个星期的时间。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文件不完整的情况,需要补充相关文件。如果遇到像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许多银行员工需要在家工作,批核时间可能更长。

在成交当日,买家必须支付「找尾数」,也就是扣除订金后,将首期馀款和银行按揭贷款一并交给业主的律师。如果按揭贷款未能获得批核,买家就必须寻找解决方案来填补银行贷款的金额,例如向财务机构借高息贷款或自行垫支款项。否则,买家可能不得不无奈地挞订交易,并面临业主追讨损失的风险。

成交期最好有3个月

所以近来很多人都建议成交期最少要有3个月,另外有人提议可以在签临约时加入可以延长成交期的条款,一旦遇到突发情况也有缓冲时间。

至于成交期过长有何影响?一般来说是卖方较迟收到资金,而买家收楼亦会延迟,如果买家正在租楼住,买楼目的是自住,迟收楼意味要多付数个月租金,如果买家目的是收租,亦会因延迟收楼而少赚了租金收入。所以有人如果提出长成交期,就要视乎买卖双方是否愿意接受。

更多港置笋盘及资讯 

免责声明:凡注明 28HSE编辑部 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 28HSE LIMITED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28HSE赞同其观点。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实用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Whatsapp

以电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