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买楼最稳阵就是买自己最熟悉的区域,例如住开的地区,或者上班的地区,不过好多时银两有限,就要跨区买楼,这个时候对区域的认识就很重要,所以笔者会分篇介绍香港18区的住宅分布。 关于18区的分界,请参考政府统计署的地区概览:
http://www.census2011.gov.hk/tc/district-profiles.html
沙田区是全港最多人口居住的区域,超过60万人口,已相当于一个小型都市,虽然面积不算最大,由于经多年开发,加上交通基建发达,所以是很受欢迎的居住地区。
沙田区是唯一在新界出现成片豪宅的区域,最著名的是九肚山,以及现正开发的丽坪路一众地盘,还有火炭穗禾路的南半山,以及火炭站以北的北半山,而近年更有大围铜锣湾山的新兴豪宅区。其实这是显示,沙田已众集了一群富裕阶层,即使是市区也不是区区有。
另外,沙田区也是新界交通最方便的区域,除了有多条隧道通到各区外,也有两条铁路贯穿其中,但基于历史因素,沙田的商业重心并不在两条铁路汇聚的大围,而是沙田站一带。市中心楼价高企,是建基于商业活动,生活的方便度,以及交通基建,多年来沙田市中心在这多方面都没有疑问。
未来沙中线完成后,大围站就成为铁路汇聚的车站,再加上现时名城及未来大围站上盖的规模,会否挑战到沙田站的地位呢?笔者认为,交通的便利,都未能改变历史的惯性,而且位置上大围偏离了全区的中心点,比如要到大老山隧道便显得较远,更何况是马鞍山及乌溪沙呢!
沙田其他地方的楼价分布,大致上都是以和市中心的距离成比例,而由于东铁和马铁都能覆盖到沙田大部份的住宅区,只是接近港铁站一个因素,其实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
顺带一提,继马鞍山后,乌溪沙近年已成为重点的供应区,可是在规划上只视乌溪沙为马鞍山的附庸,而作纯住宅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缺乏活跃的商业活动及长远的商业发展,楼价就难以有突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