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甸山及大坑(Jardine's Lookout and Tai Hang)介紹

  2012-11-29 
Welcome on 28Hse.com Blog!

28Hse.com!

渣甸山是香港的一個山峰,位於香港島灣仔區東南部,大坑以南一帶,海拔433米。渣甸山土名爛泥山,由於19世紀渣甸洋行在此處設立瞭望臺指揮其商船出入維多利亞港,因此命名為 Jardine's Lookout(渣甸瞭望臺),中文則稱為渣甸山。大坑位於香港島區,位於銅鑼灣以南掃杆埔以北,原本是香港島一個傳統村落,有超過100年曆史。大坑今日的維多利亞公園及皇仁書院一帶土地是填海得來,昔日的海岸線沿著今日的銅鑼灣道。早年有一條大坑從畢拿山流經大坑一帶再流入海中,大坑因而得名,現時該條水坑被稱為大坑明渠。

渣甸山由於景色優越,故一直是香港的豪宅區之一,有東半山之稱號,地產買賣來說,一般渣甸山住宅會被歸納為大坑的一部份。另一方面,渣甸山名門(大坑徑23號)雖然名字有渣甸山的字樣,不過其實該屋苑屬於大坑地區。

商用房產資訊:http://www.28hse.com/utf8/searchproperty/T-13/W-/K-0-0-0-0-0-0-0-/
【風俗文化】
  大坑舞火龍是香港銅鑼灣大坑的傳統習俗,最早於19世紀末出現,實際上由何時開始則無從稽考。2011年5月23日,大坑舞火龍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說於1880年的中秋節前夕的一晚,颱風吹襲大坑村,有一條大蟒蛇吞食村裏的家畜,被村民合力打死於破屋內。翌日,颱風過後,大蟒蛇屍體失蹤,大坑村發生瘟疫,多名村民病亡。當時,有道士說此大蟒蛇原本是龍王之兒子,因此要降疫症懲罰該村,報復殺子之仇恨,而村中又有一位老翁,聲稱有神仙打救報夢,指海龍王最怕是火龍,火克制水,所以在中秋節連續三晚,即是農曆八月十四至十六,三日舞火龍,就可以解脫此場災難,村民照辦,並且沿襲至今,但中途曾經停辦,近年又恢復。2003年SARS肆虐香港,大坑亦曾經特別舉行一場舞火龍以求消災。每年的舞火龍是由當地一個地區組織大坑街坊福利會主辦,是項活動也是中外攝影愛好者的盛事之一。

【樓盤】

渣甸山名門(英語:The Legend at Jardine's Lookout)是香港的一個私人屋苑,位於香港島大坑大坑徑23號,雖然名字有渣甸山的字樣,不過其實該屋苑屬於大坑地區。由四座樓宇組成(第1座為顯名殿,第2座為揚名殿,第3座及第4座向海單位為盛名殿,向山單位則為耀名殿),為香港首個鋪有可變色光纖外牆的住宅,發展商為長江實業,於2007年第二季入夥。專案屬於一梯一夥或者兩夥,所以即使有四座樓宇,也只得376個單位。發展商在設計及建築上均不惜工本。

名門會所「The Legend Club 名門聚」面積廣達46,000平方呎,建成後價值高達$3.6億,較其他頂級名貴會所價值高逾3至5倍,堪稱全港最豪華住客會所。

外部配置:耗資逾$1,000萬的罕有物料「藍寶晶萬年透光石」, 義大利的燈飾設計師與Swarovski共同為名門設計的,約30×15呎,由80,000粒Swarovski水晶組合而成「幻光水晶吊燈」,採用LED的尖端科技,8萬塊貝殼半寶石砌成的牆,Swarovski水晶門鈴,Philip Starck設計的Kleis系列流線形門把等。

內部配置:每戶廚房配備德國名牌Leicht的「名門系列」廚櫃,其抽屜、抽籃、門鉸及路軌均裝置靜音系統,廚櫃門板全面採用暗抽包鋁邊設計;斥資逾$50萬配備的歐洲名牌Miele廚房家電組合;浴室名貴用料亦來自國際級Dorn Bracht水龍頭及水簾瀑布出水位、Villeroy & Boch流線型坐廁及方形盥洗盤等。

點擊查看香港新樓盤資訊:http://www.28hse.com/utf8/developerfront.html


其他著名屋苑
Y.I (大坑道10號)
光明臺(大坑道5-7號)
帝後臺(大坑道26號)
上林(大坑道15號)
龍園(大坑道春暉臺1號)
渣甸山名門(大坑徑23號)
龍華花園(大坑徑25號)
保祿大廈 (渣甸山,大坑道,154號 )
渣甸山花園大廈 (渣甸山,大坑道,148-150號 )

香港住房樓盤資訊:http://www.28hse.com/utf8/searchproperty/T-1/W-/K-0-0-0-0-0-0-0-0-0/
【宗教】
蓮花宮(又稱 大坑蓮花宮)位於香港島大坑蓮花街,是香港一所供奉觀音的廟宇,蓮花是觀音象徵,故有此名,現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建於清朝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並於同治二年(1863年)重建成今貌。蓮花宮原本是曾氏家族的私人產業。1960年代因管理不善,一度成為區內罪案溫床。直至1975年,廟宇才移交給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並於1986年進行修葺。 蓮花宮的設計在香港獨樹一幟,揉合了傳統中國建築特色與香港本地文化,其裝飾設計也富有中國建築風格。它由兩部分組成,前半部為前殿,呈半個八角形,屹立於高臺上,底下由數條長長的石柱支撐,柱與柱之間有圓拱結構,以防洪水淹浸廟宇。後來因為填海關系,路面升高,如今只剩下少許石柱露出。柱下的積水已被泥土填塞,滿種植物,遮蓋原來結構,亦失去往日與水為伴的特色。

【其他宗教机构】

聖公會聖馬利亞堂
天主教基督君王小堂


【醫療】
聖保祿醫院


【學校】
香港真光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
李升大坑小學

香港屋网: http://www.28hse.com .

免責聲明:凡註明 28HSE編輯部 的所有文字圖片等資料,版權均屬 28HSE LIMITED 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不代表28HSE讚同其觀點。文中所涉面積,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實用面積。文中出現的圖片僅供參考。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Whatsapp

以電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