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樓|十年激增成因 限呎後還值得投資?

28Hse House Tour  2022-07-08  1.9K #Video #HK Gov.policy

過去數年,「納米樓」在香港激增。市場普遍認為260平方呎的單位就是屬於納米樓。不過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在《香港物業報告》中的分類,最小的單位面積是20平方米以下(即約215平方呎以下)。換言之215平方呎以下的單位,才被定義為「納米樓」。

造成這個現像,主要與早年的「限呎地」、「限量地」政策,及樓價與按揭保險成數有關。為了回應市民希望「住大啲」的訴求,政府於是在去年12月再次提出「限呎地」。在部分官地的賣地條款中,加入最低單位面積要求,不可以少於26平方米(即280平方呎)。今年2月,再將政策推展至所有政府賣地、鐵路項目、市建局項目及其他私人住宅發展的換地。

雖然單位實用面積增加了,但事實上並不等於有完整的280平方呎空間。因為根據《一手物業住宅銷售條例》,實用面積是指樓面面積﹐即是包括露台、工作平台及陽台的面積;另須要從圍封單位的「圍封牆」外部開始量度,並包括間隔牆及柱的面積。加上一些開則上的限制,未必每個位置都可以擺放家具,所以有機會最後只剩下215平方呎的可使用空間。

隨著納米樓供應將減少,會否因此變得「物以罕為貴」而值得買入呢?這有數點是需要考慮,其中包括需求。在新按保下,1000萬或以下的單位可以借高達九成按揭。當普遍心態都是想「住大啲」時,有能力人士或會傾向購買一房或以上的單位,而非最多只能夠容納兩人居住的開放式納米樓。最後很大機會因市場需求減少,而需蝕讓離場。

如想看更多樓盤資訊,可按此查看更多

Disclaimer: All wordings and pictures which indicated 28HSE editor are the copyright of 28HSE LIMITED. Acknowledgement is required if other parts of this publication are used. The cont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 does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advice and it does not mean that 28HSE agreed the points. The area which show in the article is salable area if there is no special circumstances. The pictures is for reference also.

Share by Facebook

Share by Whatsapp

Share by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