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首定「北部策略」 可容250万人 提供65万职位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日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历来占地最大的规划蓝图「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报告建议构建一个占地300平方公里的「北部都会区」,涵盖元朗区和北区,提供90.5万至92.6万伙单位,共容纳约250万人口,满足迫在眉睫的居住需求的同时,还与一河之隔的深圳特区形成「双城三圈」的战略性布局,为国家发挥「双引擎」作用,产生「强强联手」作用。林郑月娥解释,经过完善选举制度,香港重回「一国两制」正轨,给予香港更大条件及机会融入国家大局,故对香港未来的规划不应再受到行政界线限制发展,而「北部策略」是首次突破思维,跨越香港及深圳的行政界线。●香港文汇报记者 明其道
林郑月娥在昨日公布的施政报告,用了一个章节讲述这个占地300平方公里、占香港陆地总面积近三成的「北部都会区」。该发展区涵盖范围包括天水围、元朗及粉岭/上水等已发展新市镇,以及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马洲、文锦渡等新发展项目。
开65万职位 含15万创科职位
她在昨日的记者会上指出,目前各新市镇和新发展项目均相对零散,「北部都会区」的概念是将之整全发展,并额外开拓约600公顷用地作住宅和产业用途。整个项目完成后,总住宅单位数目将达90.5万至92.6万个,容纳约250万人居住;而职位数目亦将由现时11.6万个,大幅增加至约65万个,包括15万个为创科产业的相关职位。
助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林郑月娥强调,「北部策略」是首份由香港特区政府编制,跨越港深两地界线的发展策略和纲领,虽则是本地规划蓝图,但却是建基于「十四五」规划、大湾区建设及前海扩区,形容「北部都会区」将是香港境内促进港深融合发展和连系大湾区最重要的地区,通过7个跨境口岸和未来兴建港深西部铁路等(见另稿),使港深两地能跨越「两湾一河」,形成「双城三圈」的空间格局,帮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她解释,「双城」意指香港和深圳,「三圈」即由西至东分别为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有利港深政府共同促进两地在经济、基建、创科、民生和生态环境的紧密合作,发挥「强强联手」,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
南北都会区各展特色相辉映
目前,香港南部已有「维港都会区」,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林郑月娥强调「维港都会区」不会因发展成熟,什么都不做,目前最大的发展,是「明日大屿」下的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并以此建设第三个核心商业区。她期盼「北部都会区」发展完成后,香港南部及北部均有成熟都会区,两者各有特色及擅长、互相辉映,并驾齐驱,促进未来发展。
至于「北部都会区」发展成本,林郑月娥强调,这是一个愿景及发展策略,「香港最能制造的财富是土地,我们不可能在开拓土地工作蚀本,如果我们现时看今日赤字,便什么都不做,不单是短视,我会形容为不负责任。」
她强调,不论是「明日大屿」还是「北部都会区」都是绿色低碳社区,有很多环保项目,一有地出售就可以赚钱。「一盘赚钱生意摆喺眼前……一个负责任政府应该拥抱这盘生意。」
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