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置业梦想,成为业主当然是一件高兴事,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入市场之前,作为买家必须做足功课,仔细查阅物业的登记资料和公契条款。否则,如果在买房后才发现需要承担公共设施的维修责任,那么可能面临额外罚款和风险,甚至触犯《建筑物条例》中的刑事罪行,一旦定罪最高可面临20万港元的罚款和1年的监禁。因此,潜在业主应该了解大厦公契中所列明的内容,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一般情况下,大厦公契规定公共部分的维修责任由全体业主共同承担,并由业主分担相应的维修费用。然而,不同的大厦或屋苑的公契内容和条款各有不同。如果不想在购房后才发现需要承担某些公共设施的维修责任,业主在置业前应注意以下两点。
1. 查阅大厦公契
目前,香港大部分住宅楼宇都是业权分散的大厦。大厦公契是一份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所有业主都必须遵守,并存放在土地注册处。公契清楚列明了业主、占用人和物业管理公司在使用、管理和维修私人物业、公共区域和大厦设施方面的权益和责任,例如外墙维修费用等资讯。如果发现大厦有多项非大厦维修责任,甚至已经收到修葺令,就需要格外留意。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土地批约条款将大厦或屋苑附近的斜坡、隔音墙或交通交汇处等公共设施纳入地契范围,业主需要承担相应的维修责任,相关费用会从屋苑的管理费中扣除,从而间接增加小业主的管理费用。一旦这些设施出现严重故障,需要进行大量维修,业主可能需要额外支付费用,这可能会严重影响业主的预算。
2. 业主立案法团
建议优先选择有业主立案法团的大厦或屋苑,因为法团必然会捍衞小业主的权益,了解大厦或屋苑的潜在问题。一旦发生任何维修争议,业主可以与大厦管理公司或政府机构进行协商,甚至追讨损失。
因此,潜在业主在购房之前应该查阅大厦公契中所列明的义务和责任。只需支付相应费用,就可以向土地注册处获取公契副本,这是确保自己置业决策的重要一步。
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