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前瞻】新地倡释绿地 10%可倍增公营屋

文汇报  2021-10-04  #成交行情

提6建议增土地供应 规划及觅地添新思维

本港房屋紧缺问题严峻,已影响到社会民生发展,近年各界均高度关注土地房屋供应问题,中央领导人亦数度提及香港的房屋短缺问题,并明言期盼香港能早日告别劏房及笼屋。新鸿基地产作为本港主要土地持份者,近日以书面形式回覆香港文汇报,提出六大建议,期望政府的新《施政报告》释放不同土地用途的潜力,如祖堂地、绿化地带、湿地缓冲区等(见表),其中提到即使只释放10%绿化地带,已经有约1,600公顷土地,可建120万伙公营房屋,相当于现时80万伙公屋和40万伙资助房屋的总和。●香港文汇报记者 颜伦乐

新地认为香港目前在广义上并不缺乏土地,而是在释放现有土地上,被各种条条框框绑手绑脚,影响土地及房屋供应。例如在释放不同土地用途的潜力方面,现时祖堂地出售机制过于复杂和僵化,法例要求全部宗族人士同意才可出售的做法已不合时宜,集团认为政府应制定新的法例,完善祖堂地的买卖及司理选举制度,令原居民更易选出司理,当大部分宗族成员同意时,便可出售祖堂地,加快土地供应。

吁降低祖堂地出售门槛

集团期望特区政府在规划及觅地上加入新思维,参考内地旧城改造的经验,在确保尊重私人产权的前提下,统筹新界乡村改造事宜。通过借鉴旧改项目「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引入私人市场力量,于新界乡村用地选取合适位置,整村改造。

10%绿化地带可建120万伙

集团认为政府应善用绿化地带的潜力,重新检视目前的绿化地带,尤其是由政府持有的绿化地带,建议将部分绿化地带改划,以兴建优化的首置盘等资助房屋,协助中产家庭置业。新地认为,即使只释放10%绿化地带,已经有约1,600公顷土地;如释放25%(4,000公顷)已可增加本港住宅用地面积50%。

假设用于兴建住宅,根据目前新发展区的发展密度,每一公顷可建大约750个单位。那么1,600公顷绿化地带可建120万个公营房屋单位,令目前的公营房屋单位数目(80万伙公屋和40万伙资助房屋)倍增。

新地又特别提到释放湿地的潜力,指1997年完成的「后海湾地区鱼塘生态价值研究」报告(报告内提出需于不久后作出检讨),已超过20年未作出检讨。当年政府只是简单地将「湿地保育区」以外的500米范围划为「湿地缓冲区」,直言有关规划很「随意」,甚至《城规会规划指引》和《环境影响评估条例》下的缓冲区界线亦不一致,导致湿地区内的土地大量被冻结。

湿地缓冲区规划过时

不少在「湿地保育区」或「湿地缓冲区」的荒废鱼塘有污水流入、布满野草,甚至长满外来入侵植物,生态价值成疑。在「湿地缓冲区」内的鱼塘许多已被填平,甚至沦为露天货仓,部分地区的环境更因露天贮物用途日趋恶化。得悉发展局公布会检讨有关「湿地缓冲区」的规划指引,新地希望政府早日理顺湿地规划指引,达到「有保育,有发展」的双赢局面。

免责声明:凡注明 28HSE编辑部 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 28HSE LIMITED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28HSE赞同其观点。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实用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Whatsapp

以电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