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楼价持续高企,不少港人选择投资入场费较低的海外物业,成就置业梦想,同时又可以赚取金钱。其实海外置业如同隔山买牛,买家要承担相对较大的投资风险,为免招致严重损失,买家有什么需要留意呢?
现时,热门投资地包括澳洲、日本、加拿大及泰国等国家,不时举行物业展销会。然而,由于可供销售的海外物业,以及参与销售的代理愈来愈多,有关投诉有上升趋势,消委会去年接获35宗涉海外置业的投诉,按年升逾一倍。
当中,关于购买英国及澳洲物业分别收到11宗及6宗投诉,而其馀则是涉及购买内地、东南亚及美国等地的物业。投诉个案包括楼盘烂尾、物业估价不足而影响按揭申请,以及买卖合约与销售代理的陈述不符等。
例如,有人投诉透过本港的A公司在英国购买楼花,连全屋家俬,物业售价约为74万港元,并已支付楼价的一半作首期。物业原定去年第三季落成,但最后发展商因债务问题,导致项目烂尾。投诉人曾向A公司查询,而A公司表明不会介入投诉人与海外发展商的纠纷。
另一投诉人是参观本港B公司的澳洲物业展销会,有意购买约220万港元的独立屋,遂向职员查询按揭安排,获悉买家只要有足够薪金或有100万银行存款,必定获批八成按揭。投诉人即场支付2万港元留位费,数日后再汇订金约18万港元。
其后,该公司通知投诉人,当地按揭公司指该物业估价只有约180万港元,按揭亦最多批出约六成,即约108万港元,令投诉人大失预算。B公司最初拖延归还订金,后来经消委会协助才退回首笔订金。
事实上,买楼投资要付出的金钱不少,而且海外物业涉及的风险更大,因此消费者作出此重大消费决定前,必须深思熟虑,必须要留意以下的事项。
1. 税务 在香港买楼,买楼需支付印花税或物业税等,然而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买卖物业税项,税项包括物业增值税、印花税及地税,或就非当地人买卖物业徵税等。因此在购买物业前,应了解不同国家的物业税项,以免因隐藏税项而令投资的金额增多。
另外,如果你的海外物业是用作出租,买家可能要付租金盈利税。除此之外,买家最好了解当地的法律,以保障个人利益,例如有些国家对某类租客提供较大保障,假若租客欠租,要知道对方可以继续在物业住多久以及你作为业主的权益。
2. 汇率 购买海外物业后,无论是收租还是卖出均以当地货币计算,故此汇率波动与否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以早前日圆下跌为例,当你售或租出日本楼,买家都有可能面对蚀钱的风险。其实货币的汇率可升可跌,买家入市时应了解当地货币的抗跌能力,以及自己个人的承担能力。
3. 按揭成数 一般而言,业主买楼会申请按揭,然而海外物业按揭成数有别与香港。相较之下,海外物业业主一般做按竭会比当地人少,不会多于楼价七成,有些地方更要求业主在收楼时支付物业全数。
以热门投资地日本为例,细价楼基本上是申请不到按揭,尤其是位于地震带的物业,银行未必愿意承受有关风险。由此可见,买海外物业要做好功课,以免最后因估价不足而大失预算,甚至挞订。
投资海外物业要注意的事项很多,不可掉以轻心,如想知道更多有关资讯,请密切留意下一期。
有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