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严格限制转售 遏资助房屋炒卖

文汇报  2021-12-02  #成交行情

公屋联会分析2014年起出售的居屋及其后推出的绿置居超过200个未补价转售个案,发现业主第三年起转售,平均升值大约一倍,公屋联会建议进一步收紧转售限制。资助房屋政策的本意,是为没有经济能力购买私楼的家庭提供可负担的住房,而非让买家将房屋当为资产增值、转售图利的投资工具。资助房屋市场须与私楼市场切割,免随私楼市场起舞,还原资助房屋满足自住的最重要功能,确保珍贵的房屋资源用得其所。

本港私楼价格高昂,超越中低收入家庭负担能力。居屋、绿置居等资助房屋,由政府提供定价比私楼有大幅折让的房屋,一般为私楼价格的六折至七折,低者甚至接近五折,出售给合资格人士及家庭,让他们获得相对廉宜的居所。居屋、绿置居的功能其实与公屋类似,通过形成完善的房屋阶梯,照顾不同阶层家庭的住屋所需。

但是,由于本港私楼价格屡见新高,资助房屋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而且一手资助房屋定价低,不少资助房屋购入者「低买高卖」赚取溢利。此次调查显示,多个绿置居单位于两年「禁售期」后转售,录得升值1倍的厚利,「跑赢」私楼平均两成的升幅。资助房屋沦为炒卖工具,助长炒风,违反资助房屋的政策原意。

回顾过去,本港在1978年至1999年,居屋买入首十年禁止转售至公开市场,到1999年,禁售期才减至五年,并容许买家在首次买入单位两年内,原价回售给房委会,或于第三至五年,把未补地价的单位在绿表市场转让。新加坡的组屋与本港资助房屋功能异曲同工,但组屋的转售限制颇严,当地政府规定,向政府购买的组屋须居住5年后才可在第二市场放售;买家必须是新加坡公民或是永久居民(外国移民);买家亦要符合政府在每个组屋区划定的种族比例;当局会按单位大小,在转售利润中抽取一部分。新加坡对组屋转售设诸多限制,目的就是隔阻私人市场对组屋市场的影响,保持组屋价格不与合资格买家的负担能力脱节。

土地房屋问题是本港最突出的深层次矛盾,本港有20多万市民居于劏房、笼屋,公屋轮候时间不断恶化,但另一边厢,珍贵的资助出售房屋竟然被人炒卖牟利,不符社会公平公义。不少社会人士建议,政府、房委会应进一步收紧资助出售房屋的转售限制,包括将不可高于原价的转售限制由两年增至5年,减低业主企图「短炒」的情况;规定居屋、绿置居等资助房屋只能售予合资格人士及家庭,或者只回售给房委会,不能透过补地价到私人市场流转,遏止公共资源沦为个人图利的工具。政府有必要吸纳合理意见,重新检视资助房屋政策,设定更严格转售限制,保证资助房屋「自住不炒」。

免责声明:凡注明 28HSE编辑部 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 28HSE LIMITED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28HSE赞同其观点。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实用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Whatsapp

以电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