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要求银行审慎经营按揭业务 点样减低买摸货盘风险?

28HSE 编辑部  2024-03-06  #成交行情 #地产锦囊 #置业资讯

市场消息指出,滙丰银行、中银香港、恒生银行及渣打香港等多间大型银行已立即指示停止针对「摸货」交易的按揭申请,紧随其后的还有数家中小型银行。这项措施可能会导致打算进行「摸货」交易的买家面临无法获得按揭贷款的风险,从而影响到「摸货」交易的进行。

尽管如此,市场上仍有消息指,工银亚洲及财务公司中财财务等在特定条件下接受相关按揭申请。以中财财务为例,申请人需要最少预供款3个月,且月息从1厘起计,所有交易还必须由指定律师楼处理。

针对银行业界暂停「摸货」交易的按揭服务,金管局发言人表示,金管局一直要求银行审慎处理按揭贷款业务,并妥善控制其中的风险。银行需要根据不同楼市交易的风险变动来决定是否提供按揭贷款,这是基于银行自身进行的风险评估。

香港银行公会发言人则表示,银行业一直致力支持香港按揭市场的健康与持续发展。各家银行都设有自己的按揭贷款策略,并会考量不同的风险因素。他们建议,客户在提交按揭申请前,应先与银行联系,了解具体的申请流程及细节。

「摸货」亦称「摩货」,是从英文「Confirmor」的发音直译而来,其标准中文术语为「确认人」。确认人是指那些在与原业主签定正式买卖合约后,在交易完成前(也就是在签署产权转让文件和支付馀款之前)将买卖合约的权益,以高于或低于自身购入价格出售给第三方的买家,藉此赚取价差。

在某些情况下,出售物业的卖家不是该物业的真正业主,而是一名确认人。这种情况下,产权转让文件将由原业主、确认人以及最终买家共同签署。这样的交易方式最初的好处是,它让已经签约但尚未付清房款的买家有机会在负担全部购房责任之前将物业转手,以此规避风险。

然而,实际上,绝大多数进行转售并以确认人身份出现的交易都与炒卖行为有关。在这些交易中,涉及的确认人可能不止一位,尤其在楼市热潮期间。例如,一名确认人将物业卖给另一名买家,后者同样以确认人的身份再次转手给另一名买家,如此类推。这种多层次的确认人转卖行为使交易风险大幅提升,比如当中任何一位确认人在收取订金后「失踪」,最终买家就可能无法完成交易。

如果买家在签署临时买卖合约时注意到卖方的名字与土地注册处纪录中的注册业主名字不符,便有可能遇到卖方正是以确认人的身份出售该物业。

更多摸货解读

免责声明:凡注明 28HSE编辑部 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 28HSE LIMITED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28HSE赞同其观点。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实用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Whatsapp

以电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