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房告急 财爷「减辣」主因?

文汇报  2023-09-29  #成交行情

楼房卖不出 土地卖不出 伤害大过楼价跌

在高息环境及疫后经济复苏缓慢之下,香港楼市今年来成交低迷,楼市不景更波及卖地收入大跌,2023/24上半年度(4月至9月)仅批出2幅官地,涉及70.7亿元,只及全年度预测约10%。行政长官李家超下月将发表施政报告,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前日就楼市「减辣」松口,指早年引入楼市辣招,目的是要遏抑炒卖和投资需求,现时楼市情况与过去引入辣招时不同,政府会密切留意市况。有分析认为,相信政府「转口风」并非单纯因为近期楼价下跌,反而市场成交低迷、官地卖不出,这些负面因素对库房伤害更大,或者是政府「减辣」的背后原因。◆香港文汇报记者 黎梓田

数字会说话。虽然经济表现以及加息拖累楼价下跌,8月官方楼价指数报339.2点,跌至7个月低位,全年楼价升幅进一步收窄至1.34%,与2021年9月的历史高位398.1点比较,楼价累积跌幅达14.8%;但如果对比2010年11月20日生效的第一批辣招(额外印花税SSD),今年楼价指数仍比当时楼价指数182点高出86.4%,换言之现时楼价仍比2010年贵接近一倍。由此可见,今年的楼价下跌并非政府「减辣」或「撤辣」的重要原因。

成交较辣招前少三分之二

而以成交量来看,根据土地注册处数字,2021至2023年每月一二手买卖宗数介乎3,000至7,000宗,并且有递减趋势,2021年1月至12月介乎4,562至7,591宗,全年合计74,297宗,2022年1月至12月介乎2,507至6,202宗,全年合计45,050宗。而今年1月至8月份介乎3,051至6,690宗,年初至今暂录32,534宗,平均每月4,066宗。

同样对比2010年每月一二手住宅买卖宗数,介乎以9,130至14,699宗,全年合共135,778宗,每月除开平均11,315宗,而辣招税实施至今已发挥相当大抑制投资需求作用,加上经济周期以及美国加息,今年每月住宅买卖平均数较当年大减三分之二,可见「辣招」对于楼市成交量的影响大于价格。

每月成交额平均减少两成

住宅成交金额方面,2010年全年合共有约5,607亿元,除开每月约467亿元,而今年首8个月有约2,980亿元,平均每月约373亿元,较2010年每月平均减少约20%。而且须留意的是,这是今年楼价较2010年高出86.4%的情况下减少,若扣除这个因素,今年的每月成交金额会比2010年的月度低更多。

莱坊大中华区研究及谘询部主管王兆麒认为,如果政府减辣,除楼价下跌之外,更大原因是因为成交量处于低水平,故个人相信政府是希望透过「减辣」刺激市场活动。至于2023/24上半年度仅批出两幅官地,拖低卖地收入表现,他认为有关系但不是直接原因,官地拍卖表现疲软因为高息口令市场需求大减,令发展商不踊跃投地。

非首置印花税大机会调整

王兆麒相信,政府可能调整或放宽非首置买家15%印花税,因该辣税令大部分换楼客却步,影响换楼链。王兆麒建议,政府应审视现有辣税细节,对与市场脱节的辣税作出调整或取消。他也建议,政府先透过减辣增加成交量去增加印花税相关收入,从而间接鼓励发展商更积极投地及补地价,也可以增加库房收入。

第一太平戴维斯估值及专业顾问服务董事总经理陈超国表示,相信政府不是因为楼价下跌而去「减辣」。他认为,楼市辣招推出的根本意义,就是希望楼价不再上升以及帮助市民置业,不过楼价在实施多重辣招后仍然上升不止,反映辣招作用不大,而经济周期对楼价影响更大,辣招似乎变得「多馀」。他认为,政府开支有颇大部分需要依靠卖地收入,加上两大造地计划—「北部都会区」及「明日大屿」牵涉庞大财政开支,相信卖地收入下跌是减辣的背后原因。

免责声明:凡注明 28HSE编辑部 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 28HSE LIMITED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28HSE赞同其观点。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实用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Whatsapp

以电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