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樓齡價收購貴 市建局稱難負荷

文匯報  2023-07-19  #成交行情

年度淨虧損35.3億 擬發綠色債券應付發展高峰期

受香港物業市場低迷等因素影響,市區重建局昨日公布,2022/23財政年度淨虧損35.3億元,是繼2013/14年度以來再次「見紅」,目前現金儲備約236億元、總資產淨值約500億元。市建局主席周松崗透露,未來幾年將是市建局收購發展高峰期,預計需要960億元資金,該局計劃下年度起借貸及考慮向企業發行綠色債券,以應付資金需要。該局早前已獲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批准,將借款上限由目前60億元提高至250億元,無計劃要求政府注資。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指出,現行以同區7年樓齡作補償的收購模式,除了為市建局帶來龐大財政負擔,亦令市場難以參與競爭,希望特區政府提出方案解決問題。◆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

周松崗昨日與傳媒茶敘時指出,外在環境導致香港樓市波動,加上利率上升及建築成本上漲,私人發展商入標作價偏向審慎,市建局於上年度推出招標的3個住宅項目,回標收入均未符預期;觀塘市中心第四及第五發展區商業項目亦因為投標價不理想而收回,令市建局全年度的前期款項收入約48億元,按年大跌70%。連同其他物業收入,在扣除重建項目的發展成本、推行樓宇復修,以及保育和活化等業務支出後,市建局上年度結束時錄得約5億元營運虧損,加上因地價下調而須為多個已開展的項目作出約30億元減值撥備,上年度的淨虧損為35.3億元。

資料顯示,市建局對上一次錄得年度淨虧損為2013/14年度的22.7億元,再對上一次是2008/09年度的44.6億元。

7項目開支料960億

周松崗指出,市建局早年以較高價格收購的發展項目,未來將有可能出現「高買低賣」的情況。然而,繼早前開展深水埗兼善里項目的收購工作,目前還有5個大型重建項目正進行規劃,「這6個項目加上未來數年推展項目的計劃,以及連同發展大坑西邨重建項目所承擔的開支,最新估算需要合共約960億元資金,以目前只有約236億元現金儲備,不足以應付項目收購業權的開支。」

無計劃要求政府注資

他表示,市建局會從多方面爭取資源,包括對已開展的項目加快收購及平整地盤以進行招標;以及調節項目推出時間等。市建局亦為融資安排加快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包括與信用評級機構協商、更新中期票據發行文件,以及安排獨立外部審查等。會維持財政「自給」目標,目前並無計劃要求政府注資。

一同出席茶敘的韋志成表示,難以預測虧損情況將持續多久,該局長期信貸評級獲標準普爾評為AA+,若再提高借貸上限或可能被降低評級,屆時利息支出更多,但他強調,市建局不會停止舊樓復修工作,亦不會「純粹因為項目蝕錢就唔做」,惟承認土瓜灣「十三街」舊樓群項目由於太龐大,自2014/15年放入業務綱領至今仍未推出,「若現時推行要蝕60億元。」

另外,市建局一向以同區「7年樓齡」的補償機制收購舊樓。韋志成重申,現時7年樓齡的樓價已接近新樓水平,「用這麼高的價錢收購,市場根本不會競爭,最終只有市建局做。」

他並引用市建局於一個重建項目的調查指出,僅約10%舊樓業主會將收樓賠償金購買7年樓齡樓宇,其餘約60%都是購買30年以上樓齡,寧願留筆錢作其他用途,「究竟是否真的有這麼多人想原區安置呢?」

他強調,有關機制的問題並不在於樓齡長短,而是應從根本性考慮,惟機制是當年政府與立法會的協議,「解鈴還須繫鈴人,應交由政府主導處理。」

他又指,市建局的資金來源狹窄,完全無能力處理整個舊區更新問題,社會應該思考由市建局將賣樓收入,補償受重建影響舊樓業主換樓的合理性,「樓宇復修是否應由業主負責,令將來重建的成本可以降低呢?」

免責聲明:凡註明 28HSE編輯部 的所有文字圖片等資料,版權均屬 28HSE LIMITED 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不代表28HSE讚同其觀點。文中所涉面積,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實用面積。文中出現的圖片僅供參考。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Whatsapp

以電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