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Hse.com】
林郑的第一份施政报告已经宣读了个多月,立法会也表决了致谢议案。现时才写相关分析似乎太迟!因为在下看过一些分析,认为有个别分析员是错误解读了相关政策,于是也想发表一下分析,让大家从不同角度分析楼市。
反对派最常用的说法,就是用纳税人的钱去帮一小撮人得益,今次也不例外,有人说港人首置上车盘是用纳税人的钱帮人置业。事实是首置的土地来源是私人发展商拥有或者从政府购买的土地,透过地契条款,规定发展商要设计、兴建和出售指定数目的首置单位。以上各点都没有说过政府要补贴发展商,或者要动用政府资源去设计、兴建和出售,请问那个地方要动用纳税人的钱?政府库房反而可以透过卖地增加收入。发展商一直都有很多土地储备,因为补地价和倾地契条款问题令到地皮迟迟未能开发,首置盘就像一个催化剂帮发展商打开方便之门,政府应该是增加补地价变收入才是。
如果认为地皮有限制而令地价下跌,不如参考一下当年港人港地盘启德一号的卖地价,就知道这个担心是不必要的。
又有意见认为政府应该将所有土地全部用作私楼发展,以助压抑楼市。这个说法是很奇怪,政府不是常常放风未来三、四年有好多单位吗,楼价依然继续升!反而是林郑把资助房屋和私楼供应分开两条队,又增加绿置居、居屋等帮助市民置业,就算私楼继续升都是另一码子的事,才是真正帮到市民解决置业问题。
林郑错口说出公屋单位最多八十万个的言论已惹来社会很大回响,公营房屋是社会责任,政府不能忽视,保障市民财产也是社会责任,想藉著把所有土地用作私楼发展以助压抑楼市,就是令占拥有物业的香港市民财产受损,提出如此恶策的都颇为不负责任!
另一个说法是政府在楼价高企时推出港人首置上车盘,如果之后楼价下跌(评论员认为未来楼市楼价下跌高于上升),就会制造一班负资产。港人首置上车盘的细节尚未定案,不过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主席黄远辉在2017年9月的访问中曾表示最有可能的转售限制是回购给政府,假如存在这个限制,就不用担心会变负资产,因为楼市下跌,就可以回购(最好是原价),买了首置盘的人还可以藉供楼来累积资本,回购后还可以用市价执平楼,这个变种强积金,迫人供楼当储钱买真私楼,简直是德政来的!
看来十多年前多谢董建华之后,不久将来就会有人多谢林郑月娥帮他们买楼。